面对女婿出轨,父母的回应
最近受朋友安利,看了一部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看似说的是一个家庭主妇在丈夫离开了自己和孩子之后,人生来了场大逆袭的故事,然而,却从这位女主人公、丈夫与各自的爸爸妈妈相处看到了其背后的模式,以及不同家庭间的教育问题。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女主人公米琪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了先生出轨离开了家要离婚的事时,她爸爸妈妈的反应。爸爸是大学教授,但说出来的话是:你最近是不是没有打理了自己的外貌了,赶紧买条漂亮的裙子,把他给哄回来。而妈妈的反应是,痛哭、崩溃,思忖女儿以后怎么办,不能让别人知道女儿离婚了。得在外界维持住形象,就说女婿升职出差暂时不在好了。我们作为旁观者的角度看来,这对父母的行为做法似乎不可理喻,怎么都不关心自己女儿的当前状态,焦点都在面子上面。
常有的指责、评判
然而,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也不停的在上演这样的一幕幕,在情侣或是夫妻情感破裂之时,我们没有考虑到当事人经历了什么,我们会以自己立场角度第一时间指责、评判,想当然的觉得这件事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会各种劝说、 各种引导、各种干涉。
就像女主的爸爸责怪她一样:“早就叫你好好挑人的了,早说了你们不适合的了,当年你偏不听。”这个时候的指责,除了证明自己是对的,给孩子的伤口补上一刀,还有什么呢?
当女儿离婚,搬回家住时,晚上外出晚了之时,爸爸妈妈在客厅等待,一场训斥。责怪女儿太晚回家,不懂事,在这个家必须11点就睡。如果顶嘴的话,10点就该睡。回家就得遵守这个规则。如果不遵守这个规则,那答应为孙子买的电视机就作废了。
以爱的名义,控制
面对已长大成人,并且两个孩子的女儿,这对父母,以“爱的名义”要求孩子做自己希望她做的事,要胁控制着孩子。其实这和我们许多父母面对孩子的方式一样,我们觉得孩子还是孩子,还没有生存能力,一切的安排必须听由自己,因为我们吃过的盐比他走过的路还多,我们会觉得一切都是为了对方,是出于爱的。
然而,那份爱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控制。并不是把孩子当作独立的、可以被尊重的生命个体。不允许他有独立的想法,不允许他有自己的人生体验,必须跑在早已规划好的跑道上。如果没跑好,那就是因为没有听父母的话。假如不听父母的话,得没收一切喜好,得取消一切玩乐的资格、见朋友的权利。如果再不听话,父母因此而气病了,那是因为孩子的错,孩子因此要背上欠疚的精神负担。
就像影片里的女主米琪爸爸指责女儿时说的,“你知道你现在的情况,你妈妈有多担心你吗,刚刚上洗衣间都吐了。你想她身体好,就别再做气她的事了。”
这句话很平常,也是我们一些家庭的习惯用语,当我们觉得孩子怎么都不听话的时候,会习惯以这种方法,让孩子乖乖就范。
我爱你,你就应该听我的
我们看到,这份爱,变成了:我爱你,所以你必须听我的。我爱你,所以我可以不顾及你的感受、想法和真正的需要。我爱你,所以我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来安排你的时间、安排你的生活、安排你的人生。我爱你,所以我可以代替你选择而不必问你,不必管你是否愿不愿意。
而这份“爱”,不仅仅存在亲子关系中,在婚姻、爱情、友情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中,无处不在。我们总不自觉的以自己的想法绑定身边在乎我们的人,如果对方不按我们意愿的去做,不按我们的标准要求去做,那对方就是不爱自己的。而这时的我们,究竟在证明什么,通过别人来看证明自己是不是值得被爱、被在乎、被尊重,而这份证明,也让很多人痛苦自缚。
任何关系,只要抱着“我是你的什么,所以你应该”的态度,那么这个关系就被破坏了。而在关系之中,当我们感受到被控制时,往往就想逃离、逆反。因为是不自在的,不能做自己的。
我们以为爱对方,却不自不觉把对方从我们身边推开。我们无意识做着和我们意愿悖离的事。
我爱你,你可以做自己,我也可以做自己
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在关系之中,怎样的状态才是我们最舒服的。是不是当我们享有自己的选择、权利之时,当被身边人尊重之时。真正的爱,不是我对你有权利,而是我愿意给你权利,尊重你的权利,尊重你的感受、想法和需要。
因为我爱你,你可以做自己,我也可以做自己。不互相讨好,却又欢喜自在。
天真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