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点新闻传播学。
耶鲁研究是指20世纪40年代,以霍夫兰为代表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战争中和战争后进行了大量实验,而在战争结束后,霍夫兰与耶鲁大学的一些同事继续对说服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了研究,出版了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主要内容:
信源的可信度效果:它包含两个元素,第一是传播者的信誉,包括是否诚实、客观、公正等品格;第二是专业权威性,即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
这两者构成了可信性的基础。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可信性效果”的概念说明,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休眠效果:是指信源的可信度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变动关系。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面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休眠状态”,而经过一段时间可信度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或消失以后,其说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霍夫兰等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经过一段时间后,消息来源于观点有分离的倾向,受众对传播来源印象逐渐模糊,只记忆内容本身。这表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看,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内容本身。
恐惧诉求:是指在劝服信息中夹杂有威胁性成分,从而使得受众产生惧怕心理,借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其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以最大限度的唤起人们的注意,从而促使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并且其所造成的紧迫感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应对行动。
但它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并且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并且研究表明,实际的情况多种多样,而决定恐惧度强弱的主要因素又在于具体的传播内容,因此没有对信息中威胁性成分含量的高低与劝服效果的明确论断。
论据的组织与说服效果:包括一面提升/两面提示、明示内容/寓观点于内容之中、首因效应/近因效果、诉诸理性/诉诸感情、“面子”与说服等理论。 受众与说服效果:受众的智商/群体归属的影响/受众个性因素/对象是否主动参与。
每天学一点新闻传播学。
点关注,不迷路。
我是哞哞,一个新闻传播学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