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书评
书,非借不能读也。假期里,从朋友那里借来《追风筝的人》一书,说实在话,刚开始读的时候,并没有觉得这本书有多好,可是越往后读,越觉得有味道。
“为你,千千万万遍”,是一个小男孩对另一个男孩说的,它象征着永远的忠诚,象征着永不背叛。因为这句话,我整天心心念念这本书;因为这句话,我经常想起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扎拉少年;因为这句话,我记住了这个人——卡勒德•胡塞尼。
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的阿富汗。那时的阿富汗没有战争,没有硝烟,阿米尔和哈桑这两个少年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美丽和谐的地方。
他们两个的命运,或许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因为阿米尔的父亲和哈桑父亲的主仆关系,加上当时普什图人对哈扎拉人的歧视,使得阿米尔和哈桑这两个从小到大的玩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哈桑在追风筝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他总能预测风筝落下的位置,这使得阿米尔不得不一次次拜服。在一次追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替即将赢得比赛的阿米尔追回一只蓝色的风筝,不幸被阿塞夫等人围堵在一个胡同里,尽管哈桑受尽侮辱,他也从未向阿米尔提及自己的委屈,依然一如既往的忠诚。
相反,阿米尔虽然亲眼目睹了哈桑受欺负,但他没有勇气站出来替哈桑主持公道,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装作没看见,这无形中为两人的友谊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同时,正是因为他的胆小和懦弱,让他一生都在赎罪的路上。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阿米尔无法坦然面对哈桑。他设法让哈桑离开了喀布尔,由此两人的命运向不同的方向延展。在阿米尔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他和哈桑在一起的情景,经常出现哈桑对他说过的话。成年后的阿米尔终于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
为了赎罪,阿米尔听从他爸爸的好友拉辛汗的建议,放弃在美国安逸的生活,回到当时已经时局动荡的阿富汗。只因拉辛汗告诉他,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是啊,谁不想成为好人呢?他在历经坎坷之后,在拉辛汗那里知道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
难怪之前很多次他爸爸提到哈桑,甚至跟阿米尔变脸;他知道原来拉辛汗早已知道他和哈桑幼时的故事,而此时,在他已经永远失去了父亲,也永远失去了哈桑,何况哈桑夫妇是为了保护他的家园才遇难,他无法从哈桑那里赎罪,只有从孤恤院赎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他的亲侄子,从而完成他的赎罪之旅。
小说中,由于阿米尔的一念之差,他差点永远失去这个世界上剩下的唯一跟他有血缘关系的人,永远失去赎罪的机会。好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阿米尔终于把索拉博带回了美国。他把索拉博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
一个雨后的天空,又是一场风筝比赛。阿米尔和索拉博也参加了比赛,他们齐心协力,将最后一个对手的风筝线割断成为赢家。
阿米尔在“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声音之中为索拉博追风筝,就像当年哈桑为他那样。即使是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们奔跑,他也不在乎。他要努力去追。
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值得瞩目。这不仅是一部政治史诗,也是一个关于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的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
在这部感人至深的小说中,风筝既是亲情、友情、爱情的象征,也是正直、善良、诚实的象征。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那只风筝,既是哈桑不顾一切去追逐的那只断线的蓝风筝,也是阿米尔成年后去追寻自我救赎的他心中那只飘忽不定的风筝,同时也是我们许许多多人所要追寻的内心的无愧与安宁。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不管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去追,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