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一、设置情境,优化教学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也应当充分利用实地考察、网上搜索等精心安排内容,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因为调查、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已是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例如,我在教学《无心插柳柳成荫》时,结合本地实际,让学生参观当地农民的桃园和葡萄园,调查桃子、葡萄的生长繁殖情况,再让学生上网搜集其他相应的植物繁殖方面的信息。上课时,学生主动参与,运用自己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合作探讨和学习,对植物的繁殖有了较深的认识,课后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动手扦插柳枝,种植红薯、土豆等植物,亲身体验无性繁殖,充分体现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自主合作性,为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它是怎样运动的》的教学,我用FLASH课件演示了一段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学生看后对物体的运动有了较深的印象,很自然地进入研究学习状态。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育媒体的特点,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这也是达到和谐课堂的良好方法。
二、合作交流,优化学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要成为学生合作探究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更多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去倾听,去感受,科学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昼夜交替》一课时,我就运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展开学习。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地球上一天24小时中的美景,再演示地球自转的现象,提问:地球上的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呢?带着这个问题由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转向小组间的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通过有效的合作探究得出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的原因。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得原本难以讲解的内容显得更形象生动。再如,火山与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离学生似远实近,因此在教《火山》与《地震》时,我先让学生观看火山喷发、地震的影像视频,接着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印象中(看到或听到的)火山和地震发生时的情形,以初步得到的认识作铺垫,然后利用课件动态地向学生展示了“火山”、“地震”形成的过程,接着让学生在班级QQ群里讨论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自己学了之后有什么感想?等等。这时,学生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探究、交流和汇报,很自然地得出了火山与地震形成的原因,并学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合作精神得到体现,让学生体验到了探究成功之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