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多闪
产品数据:appstore免费社交排行No.9
产品slogan:好友小视频社交app
用视频与好友分享生活,用多闪记录生活,使用滤镜贴纸美化视频,跟你的好友分享吧。
UI风格:跟抖音有点像,可能是同一条产品线,所面对的目标人群一样;而抖音主战场是内容生产、分发,而多闪专注视频社交,用视频记录和分享生活。
交互设计:
1.底下三个tab应该是社交产品最简洁的三个模块。私聊交流、消费内容、产生内容。由内容制造账号的人设,分发到其他用户,其他用户消费内容,而与感兴趣的内容创作者进行交流。
2.点击视频左右区域切换个人的的视频,左部区域可点击区域比右边要小,是因为推荐点击下一个,增加未曝光内容的曝光几率吗?而左右滑动则是滑动查看“上一个”、“下一个”创作者;下滑是返回。滑动的出发更容易些,产品策略上也许是更侧重于以创作者为维度的曝光而不是个人作品的曝光。这样的交互方式有点复杂了,虽然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新手引导。
3.拍摄时双击屏幕切换前后摄像头。这样的交互隐藏较深之余,像我平时使用的是IOS原生的照相机,点击屏幕是对焦屏幕上的某个点, 这样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有误触。
策略想法:
1.输入法输入文字后自动联想表情包。以图片为载体的信息表达固然能携带更多的信息和降低表达者的表达压力,但是失去了文字交流的庄重感。
2.默认抖音登陆,如果手机装有抖音,会直接授权,授权完成就可以登录了;手机没装有抖音则是登录抖音账号。这样会有利于两端用户行为数据和内容的打通,但是对于新用户来说认知仍有门槛,为什么我登录个A产品还要登录B产品。
3.发送视频默认是选择发送到“世界”和“仅好友可见”,可能多闪给出的答案是发送到世界不也是代表着我的朋友也可以看到吗?但是有这样一个需求,我是想发到世界,但是我并不想提醒我朋友我发了啥。就类似于我也写个人公众号/产品体验报告,但是我并不想我公司或者我的朋友知道我所写的内容。
4.有XX看过我的内容,这个可以说是参考上古PC时代的QQ空间了,谁来看过我。探探是把这部分商业化了,多闪也有这个功能。在我看来,这个功能应该是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最浅的一层反馈了。没有点赞没有关注没有收藏,只是告诉了我有谁看了。在内容创作社区初期的确可以这样来做,可以给到内容创作者刺激。
新手冷启动:
1.在对话流里面的多闪小助手,以一个用户的视角来给我发了一段视频,目的是告诉我,我需要用小视频来承载自己的信息。类似的思路跟“探探”小助手发的朋友圈一样,这种冷启动类似于游戏里面的新手村村长给你演示一遍,你跟着来就可以了。类似我们如果也要做的话可能要注意插入的流程性,这些产品都是以一个普通用户的身份插入了我的主操作流程中,让我不得不注意到,而又不引起我反感。
关键路径:
消费视频——关注;产生视频内容——被反馈;用视频交流。
想法:
1.不太看好多闪,虽然背靠着抖音有强大的内容库和内容创作者。但是社交是一件比较隐私的事情,而且社交应该是成本很低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社交,而拍视频恰好是产生优质内容流属于难度较大的一种,从构思到成片,往往是需要很大的学习成本。而具有有绝大学习成本的事,普通人是很难去坚持做的,除非是专业有心运营的内容创作者,所以在这点上不太看好多闪。
2.再者多闪做的事情其实微信也可以做呀,只不过微信是一座座孤岛,并不像多闪一样有一个世界的观念。的确微信是有想打破孤岛的想法,在时刻视频上线之初,微信有一个入口是在群聊上方的入口,只要在群里有人发了时刻视频,我就可以在那里刷到。这样就打破了孤岛,但是微信很快就去掉了这样的规则,改成了只有好友才能看。猜测微信始终觉得社交是一件很隐私的事情,把他公开出来会给用户造成社交压力。
3.想一想,有很多社交场景在微信都可以做,唯一微信不可以做的就是在不同场景立不一样的人设,有时候我需要在豆瓣做一个文艺青年,有时候我需要在即刻做一个沙雕网友。在豆瓣有我的所有记录,而在即刻也有我的所有记录,所以这些垂直场景下的产品是有做社交的可能性的,而多闪只是更换了一个承载内容的载体就想打倒微信的社交功能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社交还剩下的机会可能就是找到其余剩下的垂直领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