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自己

    听着老师在讲课,某些时候我就又回到了之前老师来青的那个场景里。想到老师给我们做的那次个案,其实在跟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突然开始了好奇基因这东西,就像很多人说,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有的孩子是来报仇的,怎么有别人家的孩子存在呢?这到底和我俩有无关系呢?偶然的机会,我们一家三口做了一次基因测试,分别取了3个人的尿液和头发,当时结果让我心服口服的是,孩子真的是拥有了我两性格的集合体。我的检测结果是,肯定型性格,喜欢相信别人,焦虑,争强好胜。孩子爸的检测结果是,偏否定型性格,不轻易相信人,对人和事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孩子的检测结果是,否定型性格,自我意识强,焦虑,性格较倔强,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主见。这一看,我们自己的娃啊。我老公当时还开玩笑说,真的要让他父母也一起做做这个测试看看,肯定他们两人都是否定型的人格。这就让我联想起,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我公婆都比较喜欢否定对方,说话会让人有刻薄的感觉。这可能就是否定型人格的特点吧。

    我想了一下自己的经历,虽然有时也有否定自己的时候,有想过为什么我不是谁谁谁啊,你看她或他多好啊。但是大多数时间还是在父母的教导下比较当幸福的小孩的。反观之,我怎么就没有肯定自己的孩子呢。老师让做的练习,我特别想做做和孩子的案例。今年小升初,家长会上,老师提出,智能手机是万恶之源,所以初中开始,不允许孩子玩智能手机。孩子最近去新西兰微留学,要在那里一个月的时间,本来的确是不想让他带手机出门的,但是又想到他自己在那里要适应语言,要适应寄宿家庭,要什么事情都靠自己,我们两又不放心,所以就让他带手机走了,但是在手机的设置里设置了一个功能,就是每天手机用时只能1个小时,多了就自动灰屏了。当我们送孩子去机场的时候,他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等待登机的过程中就不停的给我和他爸打电话,问修改密码,加上飞机晚点,他就更不停的打电话,终于把我俩最后都惹火了,我俩挂了电话之后,还在气哼哼讨论为什么我俩的孩子是这样的。我俩讨论的一段时间,才发现其实这才是孩子的性格啊,他的各种死缠烂打,都是为了要说服我俩给他密码,他可以多玩一会儿手机。那就让我来实验一下能不能肯定一下这让我感觉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吧,也可能所有家长都认为不容易吧。先来肯定动机:孩子,为什么非得要密码呢?因为他要和同去的同学玩游戏,他要有融入感,第一次单独出门这么远这么久,需要舒缓一下情绪。再来肯定情绪:孩子用了各种方法,说好话,发红包,到碎碎念,到出言不逊,他的其实也是阶梯性的开始递进。等到他最后要爆发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他撒泼感觉用到杀手锏的时候,其实说明他了解我俩,我俩也是到了这一步开始崩溃的。肯定可能肯定的部分:等到我要按照老师的办法分析时,其实已经理智了,他的要密码,肯定会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受,他会感觉自己总是被控制,不被信任,其实就像吃糖的孩子,你就让他吃个够,可能他就真的不再吃了。现在对方的角度肯定:孩子在外面的学习和活动时间还是很满的,去了一个新地方,真的很不容易,认识新人,认识新环境,认识新家庭,大人现在都越来越没有这种勇气了吧。而且手机放在手中也算是为了一个安全和情感的维系。承认新的可能性:孩子和我们开始都是蛮生气的挂上了电话,但是等到孩子飞机起飞之前,他又来了一个电话,说妈妈,刚才我情绪不好,但是到了广州机场转机时,我一定要跟你打电话说说我的心情。看来上过老师的线下课堂之后,孩子的变化明显比我的要多得多,他的转变是虽然有情绪发出,但是调节的快的多了。如果把他的手机就让他自由支配,可能他会更加自律,可能在出门的这段时间中,他会因为周围的环境而知道了什么叫克制,什么叫规则,什么叫界限,一切皆有可能,我也期盼孩子的此次出行一切顺利,其实我也相当期盼一家子还能跟老师和各位一起上课的机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