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智能理论从教育理念到方案设计和实施都对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幼儿多元智能测评是幼儿园实施多元智能课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核心问题,幼儿多元智能分布测评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教育效果的途径,正确恰当的评价能使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智能发展水平的基本状况。
幼儿多元智能分布测评是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通过多元智能测评量表的使用,了解幼儿的多元智能分布,明确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目前我国幼儿多元智能测评主要运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质性评价主要以访谈法、观察法和个案追踪法为主,使用主体为教师和相关科研人员。如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劳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质性材料进行编码、归纳和分析,了解幼儿智能分布状况和发展状况。这一方式对评价者的要求较高,要求评价者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观察记录技术、资料整理技术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幼儿多元智能分布测评要与其他测评方式配合使用,一般不单独使用。
量化测评主要以编制和运用幼儿多元智能评定问卷为主,使用主体为教师、家长和相关科研人员,是运用最广泛和探讨最深入的一种方式。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参照美国阿姆斯特朗教授编制的多元智能测评表编制评定量表。此类量表均为他评问卷,用于幼儿个体或团体测评。
测评中处理数据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采用比较简单的记分方式,最后划定及格至优秀的分数段,供填答者自行计算;有的则采用专业处理数据方式,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分析,并使用MAOS4.0进一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有的确定参照常模,确立比较基准,根据固定的公式计算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评定结果,最后用多元智能光谱图和指标评价语来体现智能报告,反映幼儿多元智能的组成情况和发展情况。
测评题目缺乏针对性。测评工具、评定问卷和观察参照表中,智能表现的语言描述存在不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问题。如3~7岁幼儿多元智能测评问卷由一套包含8~9大智能的几十个题目组成,缺乏针对3~4岁、4~5岁等阶段幼儿的题目;网站或报刊上的测评题目的针对性差,存在语言表述不清晰、使用主体不确切、题目未本土化等问题,不知道题目是针对谁设计的,需要谁来填答的问题。如视觉空间智能题“我常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拍下我周边的事物, 我能在陌生的地方找路”等测评题目,适合成人自测,不适合家长测评自己的孩子。
测评题目缺乏有效性。表现为所列举题目或相关的分智能表现不能完全有效说明和代表某方面智能,不能体现幼儿在某种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以喜欢、感兴趣、爱好等主观倾向性的词语来描述。虽然这类题目可以从某一方面体现智能,但是不能作为测评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爱好并不代表能力,尤其不能代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评报告简单化。测评报告一般都是面向家长或教师的,因此,多元智能测评报告要详实易读,不能粗枝大叶、模棱两可,错误连篇。如某网站给出的测评报告,先用柱状图表示该幼儿的八大智能表现,后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柱状图,报告局限于哪项高、哪项低,并在每一项后都加上同一句话“您应该继续加强孩子某智能的训练,使其成为孩子的优势智能”,这对家长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多元智能皮纹测试是近几年在国外盛行的一种多元智能测试方法主要运用皮纹采样设备对幼儿指纹进行采集,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后给出智能分析报告。测评在提取指纹和智能分析报告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同时由于不用做试题,所以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做,时间上也大大缩短,测试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同时会附五十多页的详细报告,指导父母更好的运用。
点击下面链接了解更详细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