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层层递进的任务——“零欠费”思维;
面对无差别的任务——“积跬步”思维。
很久以前的某一天,坐在书桌前,拿起《日程计划本》,兴致勃勃地写下了一天一天的日期、规划、任务内容。兴许还执行了两三天,后来由于某一天突然有事情耽搁了任务,从此,《日程计划本》躺回到了书架上,许久没有被想起、审视、执行。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任务已经落下了很多,心里头有些许焦虑,可是依然一天又一天地继续耽搁着任务,没有人强逼自己去做事,唯一的压力来源是自己的“自律”内心和我的“小目标”。
心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这事情要做;另一个说,这事情缓缓再做,却没告诉你缓多久。
1.任务的类型
关于被落下的任务,通常会有2种类型:
A)这是个层层递进的任务
所谓层层递进的任务,也就是说,假如我们没有完成前面的任务,则后面的任务便无从做起,后面的任务以前头已完成的任务为基础和起始点。比如,学习某一种语言,初阶的没有学会,不可能去学懂高阶的内容。比如,阅读一本书,或者收听某个连贯的节目,前面的没有阅读、收听,有时候没办法从后面开始而枉顾前头的内容。
几天甚至几个月前的任务都没有完成,现在不可能直接从后面做起。如果要重新把这项任务捡起来,那就必须把先前的补上。可是,先前需要补的,确实太多了,就算拼命去补,也是需要好多天才能补得回去。
这种情况下,通常偷懒小人就会跑出来,声称:“即使今天拼命努力去补任务,也还是欠下许多,那不如偷个懒,由着任务搁置。反正看起来没多大差别。”
B)这是个无差别的任务
所谓无差别的任务,是指无论之前每天都按时完成,还是已经有很多天没有完成,今天该做的都是一样内容的任务。比如练字、背外语单词等。
假如之前的都完成了,今天的任务依然是练习100个字的书法,或是记忆30个外语单词;假如之前的没有完成,不需要去“补”,今天需要做的仅仅是从之前停下的地方,接着开始做“一天”的任务量。
这种情况下,偷懒小人往往收敛些,因为今天做了,就让任务进度条往前挪动,而不做,进度条就停下脚步。但偷懒小人不会休眠,他在我们的脑袋里,刻下这样的意念:今天做了,明天的任务也不会减少,还是照样那么多,那今天何不偷个懒?
2.捡起任务的心法
面对以上的两种不同的任务,假如我们要制服脑袋里的偷懒小人,以下的心法可作参考:
A)“零欠费”思维
“零欠费”思维,适用于面对层层递进的任务。
我们可以这么想:今天的新任务,是今天的任务,与之前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没关系。不要想着自己对任务“欠费”了,需要补交上然后才能持平。要有“清零”的思维。
两种方式:
一是假装今天的新任务就是上次没做的第一天的任务,同时为了在原计划时间做完,可以提升往后每一天的任务量,不要贪图一两天就补齐,可以分摊到今后每一天里。就好像从来没有落下任务一样。
二是不要过分执着于“顺序”,一本书不一定要按顺序阅读,一个节目也不一定要从第一集听起,先从原计划里“今天”的内容开始,假如有兴趣,再“多做些”之前落下的,这样头脑里反而会有一种“奖赏”的感觉,自己并不是被动地去“补任务”,而是主动地“超额完成任务”。
B)“积跬步”思维
“积跬步”思维,适用于面对无差别的任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虽然今天是否完成某一项任务,并不影响明天的任务量,但从长远来看,做与不做,是有差别的,而且这个差别可能只有自己知道。既然“任务”是自己安排给自己的,那这一定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而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一定又是长远而言对自己的成长有益、有累积效应的事情。
可以借鉴游戏里的鼓励策略:在自己的脑袋里有个任务的进度条,每完成一天的任务,进度条里经验值+10,直到1000(或随便什么数值)可以升级,获得更高的技能级别。要让自己的大脑认可:我的每一个任务动作,都会对将来有经验累积的效果,而不是白白做了就没有了。
3.小结
当任务已经落下很多,不想做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
首先,分清这项任务是哪一种任务,是层层递进的,还是无差别的。
其次,对症下药,分别采取“零欠费”思维和“积跬步”思维。
偷懒小人会一辈子伴随着我们,它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不必对偷懒小人反感或是厌恶,悦纳它,与它和平共处,偶尔让它得逞,偶尔则把它降服。
人生的过程,便在我们与偷懒小人的博弈与游戏中,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