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信息媒介让我们没有下班时间
疫情催生了钉钉的兴起。一场疫情,把教育真正推到了“网络+教育”的时代,钉钉用户一下子从2.4亿飙升到8.7亿,前一段时间。老家家族群里,要求老人也要装钉钉软件,填写各种信息,我觉得,现在钉钉的用户绝对要远高于8.7亿。
钉钉让课堂从线下搬到了课上,师生隔空对话,隔着屏幕讲课的都是总有一种自言自语、自娱自乐的感觉,完全没有了在教室里的那种掌控感。总在想着屏幕那一头的学生,到底有没有在听课?他们到底在干什么?有没有抄作业的情况,如果没有,为什么他们的作业有些是雷同的?屏幕那一头,他们到底是在睡觉还是在听课?为什么叫了很多声,却没有某某学生的回应?那头的家长是不是也在陪着孩子听课,我讲得家长满意吗?失去掌控感的焦虑一直困扰着老师的心。
钉钉让开会变成随时、随地,原来组织一次线下会议是要有成本的,钉钉线上会议把这个时间成本降到了最低,一部在线的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开会。会多了,难免让人烦,于是便有人在心不在的情况。一场全体教师会开完,校长说:“中层留下继续开会,其他老师可以下线了!”可是中层会都开完了,却仍了十来个老师的头像顽固地挂在那里,关着摄像头、关着静音,不知道是刚才的会余犹未尽,还是也想旁听学校领导与中层的会,亦或是账号在线,人却早已去忙其它事而忘了及时退会。
钉钉让培训也变得随时、随地,是不是个专家,组个群,就可以给别人讲一通。“好为人师好像就是人的通病!”而且,线上的培训,让那些专家不用跑来跑去,随时随地就可以在线上享受互动消息里一群人的恭维。但这样的培训多了,人也开始变得烦躁,因为很多的培训都是占用下班后的时间、周末休息时间等;即使有时候培训是在上班时间,但为各种琐事缠身,无暇接受培训,培训便成了鸡肋。于是,培训也开始出现线上会议的情况,按要求上线,拍几张图,简单写一些笔记,然后把账号挂在上面,各忙各的一份事儿去,至于屏幕那头的专家讲得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屏幕这头接受培训的人是不为所知的。
钉钉让打卡、签到、定位、数据填报变得随时、随地,但过于频繁,也难免让人烦。每天上下班两点一线,位置打卡(定位);每天健康打卡;每天核酸检测后接龙打卡;每天核酸结果出来以后,上传钉钉打卡;每天数据摸排,数据统计,钉钉打卡…….
钉钉无处不在,钉钉让我们的上班与下班界限变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