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2014年,重新回到新西兰旅行的时候,特意选择入住了各地的青年旅馆,很喜欢那种氛围。在厨房、客厅和其他公共区域,大家经常聊天交流,值得去的景点、不应错过的美食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好多都是这样听来的。
途中遇到了很多人,每个在路上的人,状态都不同。有年轻人,高中、本科毕业,暂时不想升学和工作的;有中年人,辞职或感情受挫,想通过旅行放松和疗伤的;也有老人年,享受退休生活,却依然要背包走天涯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体验人生间隔年。
间隔年,英文译为“Gap Year”,是指一些青年人,在求学中或毕业后,不急于工作,让自己停顿下来,做一次较长较远的旅行,一般为一年左右。用这段时间整理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不过,现在一些中年人或是生活中有些变故的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这些人都有一定积蓄,不需要通过打工来赚旅费,他们在旅途中边休息边思考自己的人生。
间隔,本有停顿之意,在正常的人生轨迹中,稍做停留,从原有的、固定的生活模式中抽离出来,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旅行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但旅行确实可以为生活打开另一扇窗。
这种方式,在欧美流行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最初只是个别人的标新立异,最后发展成很多青年人的普遍选择,说明让人生的脚步暂时停下来,通过行走找到所愿,是可行的。
在人生的转折点或是十字路口,不是简单的带着困惑、稀里糊涂的做出选择,而是为人生按下暂停键,通过旅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是一种有效的过渡,也是一种生活智慧。
在旅途中,我遇到很多有故事的人,他们通过旅行,通过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轨迹,从而改变了生活,并重新出发。
为了经历
来自台湾的S和T是一对情侣,他们已经在新西兰打工旅行一年了。S是个娇小的女孩,22岁,男朋友T略显老成,大她四岁。
两人一起来新西兰打工旅行,做过各种工作。花店、面包店、鱼类加工厂、苹果采摘、蔬菜农场,每份工作的间隙时间都不长,总能迅速找到下一个工作,因为他们不挑剔,只要有工作,都会爽快的接受。
说到工作,这些都是纯体力劳动的季节工,有些工作只能做2-3个月,繁忙的季节一过,他们就得另外找工,所以一年来在南岛各地迁徙。他们边打工边旅行,并把路途中有价值的旅游胜地都逛了一遍。
我见到他们时,他们正准备去北岛的芦笋种植园打工,再去库克群岛旅行后回台湾。库克群岛离新西兰很近,风景优美,S说,顺便去一下,因为下次再来太平洋地区,不知何年。
T毕业于台湾的名牌大学,本没有打工旅行的想法,只因女友S执意要来,他最后也被说服了。两人一同来到新西兰,彼此陪伴,互相照应,感情很好。虽然都是从事体力劳动,劳筋骨,但并未听到他们抱怨,相反,他们很享受不一样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S说,打工旅行在台湾的青年人中很流行,好多朋友都来过了,她特别想体验一下,在异国他乡靠自己的劳动讨生活是怎样的感受。工作很累,有时腰酸背痛,但她从没后悔过。
T回台后,重返职场,S也决定先就业,暂缓深造。我经常在Facebook上看到他们的近况和到各地旅行的照片,很高兴他们仍在携手走天涯。
为了还债
Y是单身男性,来自韩国,30岁,家境贫寒。在韩国,为了读大学,他欠下了数目不小的学生贷款。而他的专业又比较生僻,不容易就业。大学毕业后,做了很多与专业无关且薪水较低的工作后,他决定出来打工旅行。
他说,在韩国他觉得没有希望,因为赚来的钱除了支付各种生活开支后,所剩无几,还清欠款的日子遥遥无期。在新西兰,他除了上班外,没有应酬和不必要的开支,一年多来,已陆续还清了所欠贷款。
在新西兰夏季的樱桃采摘季节,如果肯吃苦,一个月赚2万多人民币不成问题。他说,他在那里呆了两个多月,起早贪黑,很少休息,但他觉得非常值得。
所以,对他来说,打工是真的,旅行就能省则省了。如果路途中经过景区,他也会一游,但需要花钱的地方和活动项目,他就忽略不去了。他说,还债是最重要的,以后无债一身轻的时候,就能找到自由了。
我遇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申请去澳洲打工旅行一年,他说暂时不想回国,去过澳洲后,还会再去加拿大和爱尔兰,35岁前他想流浪。
我问他结婚生子的打算,他说,这个暂时也没有,不想背负家庭的重担,把一个人的生活过好尚且这么难,怎么负担家庭?
看来,享受自由是他所愿,一个人背包走天下,是很酷的感觉。
为了疗愈
在去徒步的路上,我遇到了法国女孩K,我们在一处中转站相遇,等车期间开始聊天。她长得很年轻,当她说自己37岁时,我吓了一跳。
K已经独自旅行八个月了。八个月前,她与同居九年的男友分手,两个人卖掉了共同按揭的房屋,平分了所有财产之后,她就开始旅行了。
她一路走了很多国家,走走停停,在法属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她住了三个月。每天闲逛游泳,和海龟潜水,玩得不亦乐乎。旅行是为了摆脱原来的生活,尽快从情伤中恢复,她说,她已经好多了。
K说,100个法国人中只有一个结婚的,而离婚率则高达50%。她自己的妹妹高中毕业就和男友在一起,至今已有十几年了,两人育有一子,仍未结婚。
法国人普遍不相信婚姻,即使结婚了,也有一半要以离婚收场,何必要费那个事呢?所以,法国人不婚同居非常普遍。
我与K虽是短暂相遇,但我们结伴走完了两条步道,并成为好友,至今仍然通信。离开新西兰后,K去了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在一年后结束旅行回国。
K原来是一个社会工作者,主要是为社区服务,但回国后,她做了很多完全不同的工作。有一次,她还跟船出海几个月,在船上工作。看来,她真的放下所有的羁绊,轻装上阵了。
为生活按下暂停键
相比于外国人对待生活的洒脱,国人就显得过分拘谨了。循规蹈矩,走大多数人都走的路才是正途,这是普世价值。没有几个父母愿意让孩子浪迹天涯,除了担心安全外,还觉得这是不务正业。
春节期间,朋友夫妇来访,除了旅行外,他们还身负一项任务。他多年好友的女儿,正在新西兰打工旅行,
据说已经这样游荡了好几个月了。
他的好友不赞成女儿继续打工,希望她能好好的去读个书,这样晃荡下去,实不可取。朋友夫妇顺便替他看看女儿,并要规劝女孩尽早回心转意。
我不知道这样有什么不好,打工旅行,自食其力,看世界,看社会,获得阅历,找到方向,在工作和旅行中,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是很好嘛。
我说,这个女孩很好呀,很闯荡,也自立,而且新西兰的打工旅行签证每年只发1000个,她能抢到实属不易,为什么不让她自由自在的过一年呢?
朋友说,父母认为,她这样游荡是浪费时间,这个年纪就应该上学深造,而不是做这些没正经的事儿。
我不能说打工旅行到底有多好,但让孩子尽早独立,确是绝对的好事。在打工旅行中,他们要自己找工作,与人沟通交流;需要根据情况做出选择和判断,安排自己的旅程;他们结交朋友,一起面对困难和问题;他们自己赚钱,用在自己喜欢的地方;他们要自己做饭、洗衣服,自己照顾自己,这些有什么不好呢?
我最近认识一个从国内来的女孩,在澳洲打工旅行一年后,她有了可观的积蓄,之后,她又来到新西兰。出国前,她本科刚毕业,没想好是考研还是就业,刚好有打工旅行的机会,她就瞒着父母出来了。
我见到她时,她已经决定回国考研了。看来一年多的海外生活,不但让她经济独立,还让她搞清了自己想要什么。
不要向陀螺一样旋转,有时候需要停下来,一个拼命奔跑的人,是看不到风景的。
前段时间,听说胡歌去留学了。很多人觉得可惜,正当红时为什么不多赚点钱呢?他说,钱是赚不完的。
演员汤唯在被禁的两年中,也曾远赴英国留学,练就了一口流利的伦敦腔。为了生活,她也要绞尽脑汁,为生计而奔波。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他们都为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远离原来的生活,面对未知。如果不能确定自己当下的选择,暂停一下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