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买了一张彩票,没中,但是号码却非常接近。
于是乎,在心里有了无数的假设-要是我红球买6和14,不买7和13,蓝球买11,不买10 ,不就中了吗?
一边反复懊悔,一边不由得笑了起来,笑自己这个过程的幼稚。
晚上跑步的时候,碰到教授,把这个事情跟教授聊了一会。
我说:昨天买了福彩,就差几个球就中了,但是却非常接近,然后就是不停的在惋惜,早知道买那几个 号就好了。回头想想真是幼稚。您说,是不是人人都会后悔?
他说:是的,只要是个正常人,都有后悔的事情。只不过,后悔的事情不同而已。
我说:那经常有人说,我做什么什么事,不后悔。感觉立场很坚定。
他说:即使后悔了,也不会跟你说的,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你又没钻进别人的心里。
我说:哈哈,也是。
他说:说不后悔,是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说后悔又有什么用呢,索性就说不后悔了。
我说:有可能是话赶话了。
他说:是的
我说:后悔伴随的一句口头长就是早知道。
他说:其实底层逻辑就是,你当时的知识结构,或者说认知能力不足,导致当时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打 个比方,让你再回到2006年,但是不让你带着记忆回去,你会到处去买房子吗?
我说:如果不带着记忆,那肯定还是不敢买。
他说:如果你不改变思维模式,不改变认知,你当时不敢买,即使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依然不敢买。那 为啥当时有人敢大量买房子?少部分人事因为刚需,要结婚,必须买。另外的那大部分人,是因为人家 有足够的认知能力,能看到未来的趋势。甚至,能看到20年之后的今天。所以,人家现才能发财。
我说:原来后悔的背后,是这么理解的。
他说:话说回来,有能力的时候,尽量不要有可能让自己后悔的事情。能力不足,即使错过了很多事情 ,也不需要后悔。你要这么想,你走了这条路,那另外一条路上的风景就与你无关了。反之亦然。
我说:这算不算是阿Q精神?
他说:不算,我以前倒是经常后悔自己做错了选择题,对人说错了话,念书去错了城市等等,后来我又 觉得世事自有因果,冥冥之中也有既定安排,人生是单向不可逆的轨迹,所以人才会一直憧憬未知的路 径,重来一遍你也未必会满意重来后的自己。
我说:就像张德芬老师说的那句“给我的,恰是我想要的”
他说:是的,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做事方法论。因为后悔无用,不如洒脱面对。
我说:这算不算是一个自己哄自己的过程啊?
他说:你要这么说,还真是。
我说:看来,想要做不让自己后悔的事,还得有足够的能力。
他说:这就是后悔背后的逻辑,其实你仔细回忆一下自己的一生,哪些后悔的事情,不是因为你当时的 能力不足,从而影响了当时的判断力。当然,买彩票,赌博这类的不算。你后悔没有早些年买房子,你 后悔没有找个大公司上班,你后悔没继续读研究生,你后悔............,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因 为你当时的能力限制的你眼光,从而做出了你现在认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我说:这么一分析,我就懂了。以后不再后悔什么事情了,都是当下最好的决定。
他说:这就对了,后悔,只会徒增伤悲,于事无补,反而会影响当下的判断和决策。要想少后悔,就每 天踏实做事,每天进步,即使以后有什么事情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最起码你心里知道,我一路的努力 ,能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也欣慰了。
我说:那以后不买彩票了
他说:彩票是不应该买,不过,我建议你再去买一次。
我说:为啥再买一次?
他说:你下次再买的时候,你去一个人非常多的彩票站点,多待一会,你仔细观察一下买彩票的人,都 是什么样的人,然后你就明白,为什么不让你买彩票了。
我说:不用再去了,都是些工厂上班的,工地的,底层打工的,还有社会闲杂的人买的。
他说:你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跟这些人走的近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首先从思维转变开始。
我说:哈哈,懂了,以后不买彩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