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越来越不愿主动分享写的文字。最近,很多朋友问,怎么很久没看到你写简书了?还挺想念的。我笑笑,心里回应,其实我还在坚持写啊,只是我没有坚持分享了。因为越来越发现,写作是自我反思,是心灵疗愈,是足迹写真,是情感发泄,写的是自己,治的也是自己。当内心逐渐强大,慢慢感觉,写作不是为了外界的认可,不是为了迎合什么,不是为了炫耀什么,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这样就容易回归到写作本身,跟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让心流持续工作。
昨天写了一篇《小嘉成长记》,还是分享出去了。也许是为了给关心我的朋友一个交代,告诉他们我还在、我很好,也许是为了分享我的育儿观念,给现在这个唯分数论的社会和学校普遍存在的观念洗洗澡,实际上是想给自己被逐渐驯化的思想洗洗澡。
几个朋友转发了。很多朋友发来消息,有的私信了我,分享了他们的看法,我看到了在这个唯分数论的大环境下,仍然有很多朋友认同我的观点,似乎在心理上结成了统一战线。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到跟儿子的一次关于什么是有用的探讨,儿子担心他的成绩不好,就会是个没用的人,我随口一说,学习成绩只占一个人是否有用的百分之三十,剩下的百分之70来自人品、努力程度、情绪稳定度。我居然自创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简直就是信口开河,后来发现居然自己说服了自己,也许我内心里一直都是这么想的,只是没有机会表达。感谢与儿子的一次无心交流,让我也更清楚了解自己的想法、观点和价值导向。
静静地写,偶尔分享。是近期——或持续很久——对待简书的态度,也是对待写作的态度,更是对待自己的态度。
求真,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是我一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