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高质量代码的五种方法论和他们的联系

  • 怎么具备编写高质量代码的能力?
    需要学习一些编程方法论:面向对象(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程规范、重构技巧等。
    下面是教学大纲,或者说学习框架。
  1.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编程因为其具有丰富的特性(封装、抽象、继承、多态),可以实现很多复杂的设计思路,是很多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等编码实现的基础。

  2.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是指导代码设计的一些经验总结。它指导在某些场景下,是否应该应用某种设计模式。

  3.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针对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总结出来的一套解决方案或者设计思路。
    应用设计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

  4. 编程规范
    编程规范主要解决的是代码可读性问题。相对于设计原则、设计模式,更加具体、更加偏重代码细节、更加能落地。持续的小重构依赖度的理论基础主要就是编程规范。

  5. 代码重构
    利用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程规范 保持代码质量不下降。

  • 他们五者之间的联系:
    面向对象是基础,设计原则是经验,设计模式是经验落地的手段,编程规范是说代码的表现形式(代码是机器运行的,也是给人看的),重构是利用前面四个理论,保持代码质量不下降的(手段)。

实际上,面向对象、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程规范、代码重构,这五者都是保持或者提高代码质量的方法论,本质上都是服务于编写高质量代码这一件事的。当看清这个本质之后很多事情怎么做就清楚了,很多选择怎么选也就清楚了。比如,在某个场景下,该不该用这个设计模式,那就看能不能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要不要重构,就看代码是否存在可读、可维护问题等。

下面是接下来要进行的学习内容:


来自王争-设计模式之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