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本对这种信件集没什么兴趣,但无意间在Kindle上看到免费的赠阅,便也下载下来看。但是翻开这本书,却也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完了这段命运多舛的感情。
全书载有从1925年3月3日一直到1931年10月29日徐志摩给陆小曼的65封信。关于围绕在他们两人之间的这段感情争议一直很多,一个是多情才子,一个是著名的交际花,很难想象他们的结合会是怎样的坎坷曲折。但不论他们个人的是非对错,这65封信,字里行间却是说不尽的柔情爱恋。
这些信件虽没有徐志摩的诗一般的华章辞采,每一个普通的字眼,每一句普通的问候却都敲打着心房。他所有的字句,带着他的感情,汇集成一条爱的直线,从远方延伸到爱处,从信中延伸到信外,一直让她,也让我们感受到。
他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说着家长里短,几点起床吃了什么同谁说话都要告诉他,他什么都想知道;他像小孩子般埋怨陆小曼来信太少;他也有说不尽的甜言蜜语。这样的信在书中频频可见。
陆小曼身子体弱多病,每当她生病之时,徐志摩莫不牵肠挂肚,频频来信嘘寒问暖,十分叮嘱,一如我们身旁絮絮叨叨的家庭妇男模样,令人好生搞笑却又感动莫名。
徐志摩的感情炽烈而缠绵,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思念和爱恋。他的感情不似喷薄的火山,只那么一瞬,却像熊熊的烈火,一直在纸上燃烧,暖洋洋地温暖着爱人的心房。
他的信件,最初只是缠绵的情话,大多讲述自己的心情,婚后,开始关注家中生计。是的,爱情正是这样它不是一直都是炽热如火的时候,也充满了波澜不惊的冷静理性。到了后期,信件所说也正如他们的生活一般,他开始为生计四处奔走,兼职工作,不仅要照顾家中娇妻的生活起居的,还要为她的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支付费用。徐志摩信中不止一次希望自己爱妻能戒去鸦片,同时共赴北京。陆小曼却迟迟不肯,这也间接造成了坠机的悲剧。
徐志摩的一生有三段感情,第一次是他从未付出过感情的包办婚姻,第二次是他为了以自由人的身份去追求林徽因,在原配身怀六甲时提出离婚,被指为没有一点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得知林徽因和梁思成订婚后大受挫折,也被众人冷笑着嘲讽“活该”;第三次便是他和陆小曼轰轰烈烈的相爱,结为连理后却境遇不济,生活上奔波经济上困窘,直至英年早逝,却也有人连声叫道“活该“。
令人唏嘘的是,徐志摩虽然是为赴林徽因的演讲而坠机身亡,留下的现场唯一的遗物却是陆小曼的一幅山水画长卷,只因手卷放在铁箧中,故物未殉人。陆小曼看着这张画卷,想到徐志摩的种种好处,自此,她一直珍藏着这幅画。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冲破封建束缚的自由结合,其间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深深相爱。
他说“是我的,你是我这一辈子惟一的成就,你是我的生命我的诗,完全是我的,一个个细胞都是我的。”
“要是单是你与我对喝,那时要醉就同醉,要死也死在我们热烈情焰上;醉也是一体,死也是一体;要哭让眼泪和成一起,要心跳让你我的胸膛贴紧在一起。“
“我如其凭爱的恩惠,还能从性灵里放射出一丝一缕的光亮,这光亮全是你的。你尽量用吧!假如你能在我的人格思想里发现有些须的资养与温暖,这也全是你的,你尽量使吧!”
这就是他的爱,她就是他的全部,他可以为她付出一切。他可以放弃他梦幻的诗意王国,为她尝尽生活的辛酸与烦恼。
他在去欧洲的火车上,写道:“这回真可惜了,早知道西伯利亚这样容易走,我理清一个提包,把小曼装在里面带走不好吗?”
他叫她做“亲爱的龙儿”、“龙龙”、“爱眉”、“眉眉”,他的落款是“你的心他”“摩摩”。
原来徐志摩这样的诗人还有如此俏皮的时候。
而韩寒在自己的一篇杂文中说徐志摩陆小曼这一类人不过是当时的一群“小才情”罢了,我想这与他对现代诗的厌恶是不无关系的。但是通过这本信件集,我们却也能看出徐志摩超出诗之外的才华。而真正的爱情也绝不会随着时间消逝不见,他必将以才为情,一直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去。
这本书的可惜之处在于没有收录陆小曼的回信和日记,我们无法知道她收到每一封信之后的心情,也不知道她是否想他。只能从徐志摩的信中揣摩她回信的内容,但我们也不禁被代入成了陆小曼,读完每一封信,我们都会想象着她的模样和她该如何回信,如同自己在回信一般。
一段真正的爱情,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所有的信件都是他们爱的证明。一本书,一段爱。这不仅是一部唯真唯美的散文佳作,也是一段倾城之恋永远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