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是广告行业的一个职位,文案高手常常能在几行文字见打动用户,影响用户的消费决定,这跟简书写作的小伙伴有什么关联呢?要知道随着自媒体的开疆拓土,内容创作者的每一篇稿子都恨不能把它写成4A公司文案那样既能满足客户又能影响用户的内容。所以,在写字给大众看这个层面文案写手和写作者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吸引并影响用户。文案大神在广告界的经验也可以作他山之石,给简书写作的小伙伴一些启发。
李叫兽是新媒体文案达人,曾经以一篇《月薪3000和月薪30000写文案的差别》刷爆朋友圈,他的《文案不是文字 李叫兽文案精选集》在罗辑思维的得到应用上架了,我总结了李叫兽关于打动用户的文案的技巧。他倡导以用户为中心,学习说“人话”等观点非常接地气。如果简书作者们能够借鉴其影响用户的手法,就大大增加你被简书编辑喜爱的可能性啊,最终达到上首页的目标。
那么李叫兽在他的书里到底说了啥呢?一期来浏览下。李叫兽书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讲文案的视角
第二部分时文案的策略
第三部分讲 文案的内容和创意
第四部分讲 文案写作
第五部分讲 文案案例
这些部分里不是所有都针对文章写作,但文案写作与文章写作中用户心理上有内在的联系,所以一下我就摘录和整合其中在影响用户方面两者可以有公约数的技巧和大家分享。
一 用户视角出发,不写自嗨型文案
李叫兽把文案分为X和Y型,X型文案是自嗨型文案,Y型则是他倡导的,从用户感受出发的文案。
具体什么是X文案,举个例子,说耳机音质好X型文案会说:"声声震撼,激发梦想。"说笔记本噪音低则会说:"创享极致,静心由我。"工作辛苦,不如旅行X文案会说:”乐享生活,畅意人生。"我想你大概能理解什么是X型文案了,这种文案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随便一家高大上的产品海报上就能找到。他们像诗人,创造华美的语言,估计写完后相当得意,背自己才华感动得鼻涕一把泪一把,但是有啥用呢?除了高度用户你高中语文对仗学得好外,没有在任何3心理层面影响到用户,他们看到文案联想不到任何过往的经历,也激发不起任何情感,更别提改变它们的消费选择,这种文案就其目标来说就是失败的,是自嗨型的。
Y型文案则不华丽,却充满画面感,直指利益。比如同样表达工作辛苦,不如去旅行。Y型文案会说:"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枝。你挤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睡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X与Y 的根本区别在于是以用户感受为出发点,还是以文字优美辞藻华丽为出发点,是为了感动别人,还是感动自己。
这对于写文章希望被更多人看到的我们来说,重要的启示意义就是从用户角度考虑问题,如果你想写的不是自娱自乐的日记,或是领域内专家阅读的学术研究,而是给大众传阅的文章,那么就要从立意到结构再到行为用句都心想读者。读者会不会关心这个话题,读者会不会读不下去,读者会不会困惑,读者有没有收获等。比如,如果你写作的预设读者是大学生,目的是希望指导他们过好大学生活,那你文字最好开头就让他们进入自己的生活情景,感受到是一篇替他们说话的文章,不能空泛地说,只有理论没有例证和场景描述。
视角是第一位的,为谁服务决定了你的视角,所以第一步是先要明确你想做X还是Y。
二 如何激起读者传播的欲望
李叫兽在第二部分提到一个"社交币理论",他用社交币来解释用户的转发心理。他认为与其给人民币让用户转发,不如给他们社交币。什么是社交币呢?就是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点。内容运营们有时候称为用户G点。
将"社交币理论"运用在写作中,就会大大激发读者分享的欲望。那么到底哪些元素是社交币呢?
有以下五种社交币,你可以用来检视自己的文章有没有满足其中任何一项,如果没有,那么成为爆款的几率就极低了。
1 寻找谈资——你的信息能给别人提供谈资吗?
2 表达想法——你的信息帮他们说出了内心想说的那句话了吗?
3 帮助别人——你的信息能够让他们帮助自己的朋友吗?
4 塑造形象——你的信息能否代表他们的形象?
5 社会比较——你的信息是否让他们看起来更有地位?
想要满足第一条寻找谈资重要的办法就是设置有违常理的戏剧冲突,你要找出想表达的信息中,真正违反别人第一直觉的地方。比如下面的文章开头:“你知道吗麦当劳其实是个地产投资公司。他真正的赢利点不是卖汉堡而是......”这样的内容在读者的生活中会被他转述给别人,当成一种谈话资料来饮用,如果文章提供了与众不同的观点或超出常理的事实那么很容易满足这一点,得到读者的转发。
帮助用户表达想法,是说用户想说的话。你首先要是个X型选手,站在用户的角度,换位思考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在他们还没有形成系统思考之前替他们总结出来,那么这种替读者发生的文章也很容易得到用户转发。这种文章的帮典型是咪蒙老师啊,替一大部分人攻击一小部分人的行事作风,是咪蒙老师比较常用的文章主旨。但这符合社交币规律,因为她确实替很多人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我们写文章要想替哪些人说了什么问题。
帮助别人这一点,具体来说就是有否提供些实用信息,能不能帮助别人。我之前写过《9个秘密武器,做自控力的主人》也是在踩这个点。分享实用信息,对读者有实用价值,则容易被点击。我的大部分文章也是这一类的,以实用类信息和干货为主,希望能帮助到别人。
塑造形象这点,意味着转发你的文章,则代表他的一种属性,比如很多人会转发单身狗的漫画,星座分析等。因为这种内容很好的说明了他的状态,强化了他这种身份认同感。你的文章有没有塑造一类人物形象,经典写实,让读者觉得是他自己,或者是自己的期望,写这种文章的都是用户心理学的个中高手。
最后一点是社会比较,看看那些手机小游戏就知道了,你打败了全国99%的人,你是不是很想转发。比较无处不在,写作者运用这种心理,让人看到自己塑造或代为发生的人与其他人的不同,甚至是与过去自己的显著不同都能引发人们想要展示和分享的欲望。关于这部分也期待更多补充案例!
三 “说人话”的语言更容易被读者喜爱
"说人话"是一种语言的技巧,用什么样的方式与读者沟通会更容易产生亲近感和情感链接从而吸引他们呢?这更像社交技巧或读者心理学。
所谓的“人话”,其实就是用户能够与你的文字产生情感链接。真正有趣的“人话”,往往不是中立的简单描述,而是态度鲜明地支持或反对、引发好奇、提供有价值信息。让人会心一笑或者眼前一亮。"人话"更能吸引用户阅读,我们需要做的是能够像一个有趣的人一样通过文字引发好奇、表达态度、提供信息。
以下7个技能可以帮助作者赢得读者的好感,就像你说话时赢得对方的注意力和喜爱一样。你可以在行文中有意检查下有没有有意识地覆盖这些用户的注意力的吸铁石。
1 你需要引发好奇;
2 你需要支持或者反对;
3 你需要表达你的观点或者态度;
4 你可以有一点情绪;
5 你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知识;
6 你说出了用户本来就想说的心里话……
7 你没有在沉默,没有纯粹去用华丽的语言叙述显而易见的事实。
请对照检查下自己的文字内容是否包含这些元素,哪怕只有其中几个,也足以让你和读者的交谈过程更愉快,不会让读者中途想扭过头去。
四 什么行文结构值得参考
吸引读者的文章,在开头部分创造缺口,在过程中让读者一直有疑问并被解答,最后制造启发感。
创造缺口,是让读者产生对答案的渴望可以有以下3个方法。
方法1:找到违背直觉的部分
方法2:指出别人的错误
方法3:“起点——终点”法就是先告诉读者这个事情的起初和结尾,再引起缺口后才好给他们讲中间的过程。
顺应读者的疑问,让人一直读下去;
想想读者看完这句话,内心产生的疑问是什么?期待下面出现的内容是什么?我将要写的下面那句话是否能解答这个疑问呢?如果不能,你的文章就会变得逻辑混乱、晦涩难懂。
制造启发感
维持吸引力的秘诀就在于每隔一些部分,就制造启发感,让人产生“原来如此啊”的感觉。
一个不是结尾的感想
以上是广告界内容跨界指导码字同仁们的一点经验,那些具有穿透力的道理从来都是跨行业的,我想这些文字技巧与一个销售沟通也同样能够对他的工作有所启发,所以读书其实还是要看读的人想要得到什么。
百日写作计划:【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