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精英日课》说到了工程问题和社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思考了很久,但是结论却出奇的简单。工程问题的是能不能做的问题,社会问题是愿不愿做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你出门在外,希不希望能和家人保持联系,当然愿意,但是过去古代没有手机、电脑、互联网,只有书信交流,但是书信交流的成本很高,所以过去外出和家里联系很少是一个工程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异地上学的时候和家里面联系很少,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了,因为现在的通讯技术特别发达,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所以真正的原因在于大学生不愿意和家里联系。这就是一个社会问题。
看似很简单吧,但是现实中很多人把这两个问题搞错,比如今天日课里面提到了美国教材的问题。在美国很多富裕的州都有课本发不到的问题。这明显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书籍的印刷早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就不是不能做,而是有人不愿意做。所以要解决的是人们不愿意做的问题,这个我敢保证在美国只有公立学校才会有。因为只要学生和家长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怎么可能买不到书,他们不买书只是因为他们在比较了为了学习好而买书之间的收益和成本之间之后,觉得买书没有必要。私立学校的孩子上学都花了这么多钱,还会在乎买书的钱吗?但是公立学校的很多家长本来就是冲着免费去的,所以就算没有书,有些家长也觉得无所谓。比较一下中国的情况,别说学校不发书,就是少发了基本家长都得闹吧。所以美国教材的问题只是美国教育问题的一个侧面,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意愿问题,就是社会问题。
但是美国人的解决方法却任然是按照工程问题来处理的,觉得只要经费,技术到位之后,什么问题都会解决。当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无(这个词我觉得说得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