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缭绕,随风飘渺而散,殿前烛光消隐殆尽,榻席之上,那白发之人幽幽转醒,一袭紫衣,历劫而归,清容未变,睁眼刹那,禅香雅室,清冷寂寥。
二十年的相守仍回念心底,字字句句,皆绕耳旁。
她依在怀中的柔软触感似还留着,与他闺中细语,“你要答应我,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忘记这两年。”
最初与她相处,他曾抚过她额间的凤尾花,“此花,很美。不知为何,朕每次看见你额间这花,总觉得似曾相识。”
记得她下棋时的慌措,他以为她在责怪,便许了她夫妻之礼,“朕还你个拜堂礼,就按民间的习俗,再和你成一次亲。”
他亲自为她盖上红盖头的那一刻,历历在目,他切身体会,只觉难忘,“这宫中,没有人敢再为难你。”
那日雨夜他背着她回宫,那日迎春他奏曲为她伴舞,那日黄昏骑马踏青……
细数二十年,她与他相伴到老,对月形单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
不知不觉,他已回了菡萏院,推门而入的瞬间,驻足于门前,过往的幕幕便入了眼,只如今已人去楼空,无了暖意。背过身去,恍惚听见佛铃声响,眼中颤动,抱着那一丝希冀,回了身……
那一抹红衣女子的身影现于眼前,浅笑安然,对他道——
“陛下,你看今天天色这么好,让九儿陪你去花园走走好不好?”
步步朝他走来,一步一摇曳,末了,他唇边微动,似笑欣喜,朝她伸手的瞬间,渺如云烟,幻影终是消了。
望着自己僵在空中的手,摊开佛铃,才知一切皆是虚妄。
从凡间回来,东华心中思绪尚未平复,司命侯在一旁,对他聊道,“帝君可听说了,青丘传来消息,说是小殿下白凤九,年岁已足,正对着四海八荒招亲呢!”言辞间,试探他的态度,还感叹一句,“这白奕上神,还真是着急把小殿下嫁出去。都不等她回到青丘,在西海就开始收拜帖了。”
得知她要嫁与他人,东华面色微沉,只觉心底的惦念皆无了意义,冷言问着,“你想说什么?”
见东华变了脸色,凌厉而视,司命暗自觉着不妙,赶忙出言解释,“随便提一句。毕竟小殿下对帝君而言,也算是个故人。”
暂且收回了目光,转而从木箱中取出一小小锦盒,抚着上面的回纹,目光竟愈发沉了。
来年的长雪已覆满了皇陵,如玉山泛白。风雪夕阳,她手接一缕雪霜,于皇陵里漫步。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她想着他曾说过的话,步步脚印而无他影,也觉幸福。
“陛下,今日九儿去了茶馆,可惜说书的故事还未出新,九儿便早些回来了。今年的雪下得这样大,来年百姓定能吃饱了。九儿听说元贞的女儿出世了,等过了年春,他就会带着儿女来看你,到时候一定会比去年还热闹……”
她绕着地宫上的陵墙走着,回眼一目,司命已落于她身前。
许久不见故人,凤九上前几步,他手中端一锦盒,朝她一拜,“恭喜小殿下,虽说用了三百多年,但终究还是将这救命之恩给报完了。”
听他道贺,她便知东华帝君已归了神位,叹笑一声,从容答他,“是啊,这恩报完,我与九重天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了。”
表明了态度,凤九继而问着,“司命你平时不是一直都在关注着凡间万象吗?怎今日如此清闲,特意来看我?”
她问了话,司命心中也有了底,捧出手中的锦盒,“帝君吩咐小仙,将这两样东西交给小殿下。”
她听得是帝君给的,心中略微紧张,莫名有了些期许,接了那锦盒便打开,司命的声音一同传进她耳里——
“帝君说了,小殿下在凡间救过他性命,也算是两清了。这东西留在他身旁无用,还是送还给你,相识一场,留个纪念。”
是佛铃和箭头。当年挡箭后的承诺萦绕心头,扯动她心中丝丝情意。
“陛下只要记得,九儿受这一箭是心甘情愿的。不求任何赏赐,我只求陛下能够记住九儿,生生世世记在心里。”
“朕,生生世世都不会负你。”
不负我……
她渐渐收紧了佛铃,眼底七分淡漠,三分自嘲。
凛冽寒风呼啸而过,她知晓,帝君,只是帝君。
她便释然了,笑道,“知道了。这种不值钱的东西还要劳烦星君亲自送来一趟,帝君还真是……不近人情。”
司命听得她的声音疏离了几分,知帝君之言定是伤了她的心,既是旧相识,他也扯开话题,问候几句,“小殿下,不知何时准备回青丘去啊?”
“待我替陛下守丧满三年后,自会回去。”
凤九此言,实为出乎他的意料,竟有些晕了,“可是帝君他……他已经归位了……”
“我知道帝君已经回去了,我没有别的意思。”凤九阻了他的话,与他道上一句,“我只是作为陛下的未亡人守灵而已,与帝君无关,司命无需多虑了。”
末了,仍见他一脸疑惑,只得耐心劝服他一句,“我尚未向你与三殿下成玉他们于当年帮我的忙道谢,还有我爹那儿,尚要回去请罪。司命,无须担心我不回。”
“既如此,望小殿下能尘世情缘尘世尽,小仙先告辞了。”
行了一礼目送司命离开后,凤九单手覆上陵墙,犹似陛下还在,轻笑着闭上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