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左耳》,
是在三观未成的懵懂时代,
在家长和老师都在禁止看小说、看电视剧、上网、玩游戏、早恋的学生时代。
印象最深的是故事里强烈的宿命感,以及压抑与放纵的鲜明对比。
你一生会遇到一个朋友,你们性格各异,但特别投缘,情同手足。
你一生会爱错一个人,真心实意,然后心灰意冷。
你一生会有一个敌人,曾经恨不得啖其骨肉,最后岁月流逝,化干戈为玉帛,或者老死不相往来。
但你大概最后总是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如果你想要的是一段感情,你就会遇到。如果你想要很有钱,也会赚到。如果你想要出名,大概也可以做到。
左耳有三部,
而且每部之间都隔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还记得,第一部我有两本,一本是自己在书摊上买的盗版,一本是我最要好的朋友送我的正版。
爱花多钱买正版,这个矫情的习惯,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养成。
总觉得,看书就像拿走别人的思想,既然拿了就该象征性地还点什么给人家,有来有往,和和气气。
后两部左耳都是自己买来看的。
当时非常痴迷,
现在也说不清什么原因。
大概,是年少时经历了太多扎心的事,在书里能看到一些共鸣。
所以当时很想去签售会,
但始终没有机会。
多年以后,我遇到另外一个姑娘。
她说她曾经也爱这部小说,
还去过作者的签售会。
作者的形象和举止,
与她想象中完全不符,
她从此就觉得这小说没有了光环。
说这话时,
我已经不是迷恋这部小说的年纪,
已经分得清小说里的甲乙丙丁,
他们如何选择,
与真实生活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已经能看得出,
姑娘说话时有点不甘的情绪,
是现实与幻想之间,
她暂时不能接受的巨大鸿沟。
这不甘,在我看来其实有些虚妄。
因为我那时已经不会为小说而体会到失望。
其实很有意思,
你看一个相对不那么成熟的人,
就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年纪小的时候,总爱幻想,把千里之外的事情,想到很美很好。
现在想来,幻想并不难堪,有梦想是好的,万一实现了呢。
但如果年纪已经很大,仍然没有掌握与现实和平共处的能力,或者太懦弱为了一夕安稳,就全盘否定人生应该抱有美好的期待,这就很尴尬了。
无知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毕竟这世上没有什么都知道的人,
谁也不是生下来就全知全能了。
你问百度,
它有时也会告诉你,
抱歉找不到你想要的答案。
尴尬的是跋扈,尴尬的是很多人把没修养与无知混为了一谈。
有些事我们不知道,但我们有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去寻找答案,应对挑衅,或者就是干脆放在那里,不予置评,承认这个无知,并不讨厌。
那种不太懂又觉得自己已经洞悉一切,仗着自己的有限认知,动不动就对别人指手画脚,动不动就给事情定性,这个大概就是跋扈,我个人认为,这样,就有点讨厌了。
左耳里,其实也有写这样的人。
很多其他故事里,都写了这样的人。
但现实往往复杂得多,当你身处一个陌生环境时,不会有个作者帮你写好背景,写好剧情,确定地告诉你谁一定是什么性格。 现实里的人心,也是复杂,不是非黑即白,往往是几分真掺着几分假,几分好隐着几分痛,一股脑都摊到你面前。
这个时候,你就是作者,你要有基本的识人和审时度势的本领,然后去编辑自己的对白,猜测别人的对白,引导故事的发展。偶尔有些累了,也可以停下来,让故事带着你走几天,体会一下神来之笔。但别放纵太久,免得不好收场。
因此,分寸,就很重要。
左耳看过以后,我看了很多年九州。
铁甲依然在的九州,
商人薄凉赴归墟的九州,
七天七夜的九州,
真的追着看了许多许多年。
再后来,遇见了很多很多事,
明白了人心的复杂,
善恶对错并不是那么棱角分明,所谓宿命也无非就是你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自己也犯错,因此慢慢的对别人就多了些宽谅。
遇到跋扈的人,慢慢的对自己也多了些反思。
左右为难了以后,就不太爱强人所难。
蒙受不白之后,也就不怎么再对别人指手画脚。
有时也轰轰烈烈,有时也平平淡淡,少了很多非要怎么样。
回过头来想想,好多道理,小说都讲了,字里行间,前因后果。少不更事的时候,没看懂,后来懂了的时候,倒不爱看了。
近来听得一段话,我很喜欢:
希望你是个有故事的人,
希望你的故事里,
再也没有不能提及的名字。
希望从此你的人生从容坦荡,
想到的都拥有,拥有的都珍惜,
珍惜了的都值得。
这大概就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不执,不惊,
只有现在过不好的人,
才会不断埋怨过去。
2017年,我与送我左耳的朋友感情依然很铁,几年前作为首席伴娘参加了她的婚礼。
而若不是苏有朋导演了电影《左耳》,我几乎都忘了当初让我与她结缘的这部小说。
我看过这部小说,曾经,很多遍。
我妈妈禁止我看这些小说,曾经,也是很多遍。
我看过的小说放在家里,多年后,被妈妈翻出来看。
这个当初恨不得把我看的小说千刀万剐的可爱女人,陪我看完了《左耳》这部电影。
走出影厅时我们手挽着手,她告诉我,电影好像没有书好看,她觉得书里面写的两个女孩更好。
而我其实已不太能想起来,书里丰满的情节。
有些事就是这样有趣。
时间过去,抹平爱恨,颠倒是非,
曾经水火不相容的两派相亲相爱,
曾经心照不宣的关系土崩瓦解,
还有些曾经就非常笃定的事情,
慢慢地熬成化石,熬到永恒。
那些小说曾经教会我们的事情,
都在生活里一一验证,
有的真有的假,有的对有的错。
其实,是很有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