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闻萍
按照现在的流行语言,我是一个六零后。出生在一个四面环山形同盆地似的山村。在我的记忆里,家里是一个低矮破旧的三间草屋,光线很暗淡,地面很潮湿。夜晚,用一只像微小的铁锅一样的器具,盛些菜籽油,油里放一根白色的软绵绵的细草——灯芯草吸着油,点燃后用着照明。吃水是取用村庄里的一口古井。无论风霜雨雪的环境,每到清晨,乡亲们很自然地挑着水桶聚集在古井旁取水。
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已用煤油灯照明了,那时侯,经济比较落后,一家能拥有几盏煤油台灯的并不多,于是我们这些小朋友便成了“发明家”,用完的墨用瓶洗一洗,在瓶上用剪刀钻个小孔,穿入用薄铁皮卷起来的铁管,再找一根旧鞋带,亦或用绵絮加工成带,穿入铁皮管中,墨水瓶里加满煤油,扭上瓶盖,划根火柴,点燃灯芯,一只小煤油台灯就完美点燃了。小油灯很亮,三角型的火焰上冒看一股浓浓的黑烟,黑烟会在你的鼻孔里留下一圈浓浓的黑泥,常常会把你化妆成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弄得大人们捧腹大笑。
小时候,山村的夜晚是很热闹的。吃罢晚饭,小伙伴们便纷纷聚集在队屋的广场上打闹嘻笑。有月亮的夜晚,我们把皎洁的月光写在每个人的笑脸上,撒在每个人的欢乐里。没有月色的夜晚,山村寂静的有点可怕,夜鹰低沉的带有混响的声声吟唱,让你卷缩在冰冷的被窝里,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谁也不敢出门去玩闹了。
第一次接触到电灯和自来水是在七十年代末。父亲带我去井边铜矿上他的好朋友那里玩,父亲的好朋友姓温,是井边铜矿的一位汽车运输司机,在温叔的房间里我看到那只发着炽光的玻璃电灯泡,被一根电线悬吊在半空中,很亮很亮,很是好奇。到了夜晚,矿区有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灯光,闪烁着彩色的光芒,整个矿区像一方炫丽多彩的舞台,仿佛置身于一个魔幻的世界。吃饭的时侯,温叔提醒我去洗下手,走到一方水池旁,温叔扭开了那只镶嵌在墙壁上的水龙头,清凉的水喷射而出,我凝视着那银白色的水柱,好奇地问温叔这水是从那里来的?温叔微笑着向我解释了一些我一点也听不明白的道理。
或许,我的一生就是水火命,注定与水电结缘。童年的时光里,我解体过坏了的手电筒,用一根长约两米的软导线一端连接手电筒小泡(电泡)的正负极,导线另一端连接手电筒筒体电池的正负极。用铁钉在废弃的干电池负极端,钉上几只眼子,灌入高浓度盐水,再用蜡烛油封上眼子,多节电池串联在一起,给电灯小泡供电,电灯小泡在黑夜里发出明亮的光,是那个年代最美的光环。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家乡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都拉上了一道道在太阳光下闪着银光的电线,家乡通电了,黑夜不再寂黑,家里亮了,村庄亮了。像一簇簇盛开在春天里的花朵,艳丽耀眼。记得奶奶说:“好亮,连一根针掉地下都能看得见”。是啊,家乡有了电,也就有了电动机抽水排水,粮食就可以旱涝保收。那年我刚刚完成了学业,物理电学知识掌握的还不错,于是乎家里的合六间瓦房内的照明线路都是我自己动手安装的。从此,我便深深地喜爱上了电线的铺设安装。
走上社会,融入打工行业,活很苦很累。做了两年的搬运工后,父亲要求我继承祖业,跟随叔父学木匠。母亲又给我请了算命先生算了命,说我就是个吃手艺饭的命。我判逆着就不学木匠,决定要跟命运来个抗争,依然又去了外省打工。
也许是命运真的是被先生算中,我在外打工四年后的一九八八年的某一天,突然接到父亲打来的“见报速回,参加招工考试”的加急电报。“招工”这个字眼在当时还是显得那么地火辣诱人,我心花怒放,哼着小调,近乎连蹦带跳般地踏上了回家的列车,考入了宜城独家大型央企,在热电厂工作。进厂之初,我不知道什么叫热电,经过系统的企业技术培训才得知,热电厂其实就是把水经过高温加热,产生合格的高压蒸汽来推动汽轮机发电的火力发电厂,只不过热电厂是供热为主发电为辅,而火电厂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电。从此,命运又再一次地把我和水电牢牢地挷在了一起。
1997年,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已经成熟,企业相继进行了改制,农合工已不再适合企业的运作,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也随着下岗的浪潮返回了家乡,为了谋生,我把在热电厂所学到的技术,运用在了美好乡村的建设中,干起了老“本行”——水电安装。
在家乡干水电工这行当,我算得上是第一人。记得第一次做一家私人小洋楼的水电业务,“二八大扛”后衣架上挷个自来水用的套丝工具,走在村庄里,好多乡亲们都认为我是“照相”的,那付自制的台钳三角架像极了“海欧120”,从此,这个笑话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迹。那个年代,家乡没有自来水,农村生活也渐渐富裕起来了,老百姓在自家的院子里挖井,用镀锌钢管、自吸水泵、不锈钢水塔自制一套自流水,从而也实行了像城里人一样的自来水梦想,用上了太阳能供热,用上了卫生间,用上了淋喷洗澡。再后来,又有了新材料,镀锌管道改用了胶接PVC管,直至现在的热熔接PPR、PE管道,老井也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农村也用上了管网自来水,水源更加清洁卫生。
家用照明从以前的明线安装渐渐走向了管道暗铺设,照明用具也从白炽灯泡变成了节能高效的LED灯,光源更加明亮,款式各式各样,开关从拉线变成了高端的墙壁开关,安全美观。
短短三十年,我见证了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了电,他们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用上了空调、洗衣机、厨房电器应有尽有。家里亮了,美了。村级道路硬化装上了路灯,村庄也亮了。有了自来水,水源更加清洁卫生,人们的吃用水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身体健康有了可靠的保证。
有人问我:什么叫幸福?我的回答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就是一种幸福。水电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数,炽光、洁水就是人们幸福生活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