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过年是那样的。
元旦还没开始过,我和小伙伴们就迫不及待得希望新年马上到来,这样短短一天的假期是完全不够用的。上课的时候会开始开小差,想着过年才有的胡吃海喝,当然也会忧愁,总有那么几家亲戚不愿意跑,如果能有选择的跑上自己喜欢的亲戚家,其他时间就窝在家里,不用每天六点不到就被拖起来,这样的日子就再完美不过了。至于寒假作业,实在就是浮云,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到了最后几天抱佛脚抄一抄速成一下就好了。
约摸就那几天开始,学校附近的杂货小店就开始贩卖小烟花爆竹了。这里面的销量冠军就是掼炮。掼炮之所以风靡有它独有的理由,价格实惠,一元钱一盒,有十多个;杀伤力小,几乎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不需要点火,随时随地都能玩。综合这三点,掼炮的销量就足以登顶,如果想要恶作剧的话,掼炮更是首当其冲。我们男孩从小就喜欢装勇敢,这种勇敢是小孩才有的,比如说掼炮,小女孩就会说,爸爸妈妈说了,这个危险,不要在教室里玩,我们就会觉得你们胆子真小,让你见识什么叫勇敢,唰地一下往地上一扔,啪的一声,带着一股烟味,有些胆子小的女孩就哭了。有些男孩也就是为了这一刻才玩的,就和勇敢无关了。当然,因为乐趣玩是最大的原因了,掼炮的颜色是有很多的,没什么大区别,但还是会挑颜色,把不喜欢的颜色先放了,留下喜欢的颜色,以至于一放有时候就找不到了,等再出现的时候,已经变成闷炮了。其他特别热门的小烟花爆竹也有很多,一种叫做夜明珠,底色是蓝色的一根很细的棍子,一头有引线,点燃以后斜四十五度对准天空,很快就会一发又一发的射向天空。周围的房子很少有超过七层的,每一发都能越过天际绽放,一到过年的时候放的小孩就特别多,男孩子一般都是自己一个人玩,女孩子或者年纪还太小的,爸爸就会环抱着一起放,特别好玩儿,也特别温馨;还有一类就是引燃以后扔在地上的,有的是会跳跃,有的是会转,点上一个就会围着很多人,有些淡定的站着,有些就会因为不规则运动的靠近而大呼小叫、东逃西窜,没个多少秒就在地上安息了,很多人就是喜欢在可以点火,因为大人都会为安全着想不让我们碰火,但是我们偏偏就会迷上打火机和火柴。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满天星了,这是一种最好听的名字,实际上就是在手里甩来甩去的烟花棒,点燃后燃烧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几二十秒,却一次又一次的让人觉得快乐,这也是女孩里最受欢迎的,一定会是夜幕降临的黄昏或者是深夜,和最要好的朋友在弄堂里拿着一袋满天星,一根一根的点燃,画圈、画心、画不规则,寒冷的空气里会留下烟花划过的痕迹,图案会有些许的停留,即使不那么完整,在心里也是美好的。小时候的烟花是美丽而美好的。
一直这样玩,大年夜也就到了。大年夜的时候学校早就放了,一大早终于能穿上新衣服,那是在年前只能看不能摸的新年服,从衣服、到裤子再到鞋子,甚至袜子都是新的,和自己一起除旧迎新。小时候除了长身体衣服没法穿了,新衣服并不会胡乱添置,都是实打实的刚需,所以年前的一些周末,大人就会带着小孩买新衣服,也有大人直接挑选买回家的,那时候没有太多的不喜欢,大多都是高兴得不得了。只有长大点了,初中甚至高中了,才更会注重自己挑选,即使是新衣服也不一定会满意,一定要自己觉得好看的新衣服才行,长大了就没有的这种翘首企盼的感觉是现在想来都觉得幸福的。小时候的鞋子一般都是运动鞋,但凡是运动鞋,新鞋走起路来都有飞一样的感觉,踏着这种愉快的步伐新年越来越近了。以前有私家车还没有那么普及,就连地铁都还没见过,即使如此,坐在公交车上,每个人的心情都和平时是不同的。去长辈家里的时候肯定不会两手空空,礼品礼盒大包小包满满地挂在人们的手上,就算是小朋友,也会跟着父母拎一些轻的东西一起按下门铃,开门的一刹那就会看到家里已经聚满了亲朋好友,问好声此起彼伏,作为小辈还会被父母一个个的要求去向长辈问好。新年的问好是最心甘情愿的,每一声都可以换来一个红包,那是能拿到手钱最多的时候,红包的面额在那时不会很多,但已经很满足了。一般就会给个三、四、五百,有些亲戚家境好的,就会阔绰的给上一千,那时候一千感觉可以用上一整年了。到了亲戚家都是中午的时候,很快就会围坐在餐桌上。餐桌一年复一年还是那一张,周围的椅子越来越多,有的是生了小孩,有的是结婚,后来当然也有慢慢离开的座位,有的是逝去,有的是来不及回来,也有很家人闹矛盾的,不过过年终究是过年,最后大家的心都是围着这张桌子的。
餐桌上的菜是真正的年菜,要有鱼,有鸡鸭,有大块猪肉,有很多炒素,冷菜很少,但是一些经典款还是会有,比如皮蛋豆腐。大人都特别喜欢给我们夹菜,先等最年长的一辈吃过了,就会给我们夹,蔬菜很少会夹,都挑大鱼大肉,每次看到我们不是说不胖,就是说瘦了,重点就是长身体,总之就是要我们多吃。我们会喝一些饮料,大人则会喝酒,白的和黄的必不可少,吃上大半个小时了,抽烟的就会点上一支,辈分小的会给年长的递上一支,然后一手拿打火机,一手捂着火给点上。房间里烟雾四起的时候,我们小孩也吃得差不多了,用烟味重的借口就能离开饭桌,那些比较传统的长辈就会训斥我们,要我们回饭桌。我们家有两个传统,我们会在吃饭的时候炖着一大锅汤,等菜吃得差不多了,就端上这锅汤,下肚以后整个人一天都不会凉;喝完汤,就会下上一大锅饺子,有些人就会先不喝汤,然后用它来做饺子汤,也有的人喜欢干饺子,蘸着醋或者辣酱。如果有些人特别爱吃米饭,也有特地为他们准备的白米饭,倒入一大碗汤,作为浓墨重彩的最后一笔再好不过。这些吃完以后,一顿大年夜的午饭才算吃饭。午饭过后,有些大人就会找个地方睡上一个午觉,而我们小孩就会觉得无聊,找大人打牌是唯一的解闷方法。就这样混着,一直到晚上。
那个年头下馆子吃上一顿好的不容易,也只有逢年才行,过节是很少会出去吃的。馆子里的年夜饭没有那么多的说法,也不用提前一年来预订,只要提前个一段时间订好就行。一般情况过年也是在家里吃的,就和中午差不多,但是高兴的时候就会去大饭店里吃上一顿。出门以后,小区里基本上看不到灰色的水泥地,一眼望去就是红色的一大片,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从傍晚开始就不绝于耳,但是烟火是一定会在晚上放的。一路上还会看到很多小朋友在放一些小型的烟花,大人则会在一旁监视着以防意外发生。吃饭的饭店一定会挑很近的那种,走走路也就十分钟,这样老人也不会觉得累和麻烦。饭店里大人会挑上一个大包间,包间里会有台电视机,这样就能看到春晚了。不过如果是在外面吃,基本上八点不到就会结束了,各自急着赶着回去看春晚,包房里的设备也形同虚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后来的年夜饭就基本都在家里吃了,吃完之后一群人围着电视看春晚,虽然吐槽一年不如一年,也一年复一年地期待着那句“我想死你们了”。从小就觉得奇怪为什么有人会不看春晚,那是因为在晚上的鞭炮声会更响,响到必须关上窗还得把电视音量调到最大才能听清。回家路上,就会拦上一辆出租车,老式的那种车型,红色的。看着窗外,烟火已经此起彼伏地升在天空,车子开到哪里就能看到哪里,自己迫不及待得回家拿自己的烟火来放。十二点的时候,在自己房间里的我会跑出去道一声新年快乐,然后下了楼放起自己最喜欢的夜明珠。小弄堂里聚满了大人小孩,听不到一丝说话的声音,噼里啪啦压过了所有,十二点左右的时候连楼道都走不出去,生怕被鞭炮炸到。等到玩够了,回了楼也没了精神,却心满意足的睡了过去。
醒来的时候,想起了回家路上妈妈就会跟自己说,所有的压岁钱都给自己存着,就给个一小部分自己平时花。而现在,钱已经渐渐变得苍白,买得起的东西不断买,买不起的东西都不能望其项背,给自己买一双运动鞋不再那么困难,走起来会比以前蹦得更高,可那种年味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