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师版数学教材八上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有关度量的最基本定理,它从边的角度进一步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任意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则这本课内容可以理解为教材由任意三角形向直角三角形、由特殊到一般的延伸。学习勾股定理是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直角三角形的需要,也是后续有关几何度量运算和代数学习的必要基础(如三角函数、平面解析几何中的两点间距离公式、无理数等内容)。
本课标题为《探索勾股定理》,重在“探索”,意在除定理本身之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发现、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勾股定理的各种探究方法以及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发现、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
难点:用几何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三、教学流程
1.回顾旧知,发现问题
工具:刻度尺、圆规。
准备:每生在练习本上画三条线段,分别长:3㎝,4㎝,6㎝,用做线段中垂线的方法作出直角。
要求:
(1)利用已经画好的直角,作出一个两直角边分别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
(2)利用已经画好的直角,作出一个一条直角边分别为3㎝, 斜边为6㎝直角三角形
(3)利用已经画好的直角,作出一个一条直角边为4㎝,斜边为六㎝的直角三角形
师:在画图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会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具备了基本的作图能力。通过作图,大部分学生可以感受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边长度确定,那么第三边的长度也随即确定。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数量关系。
2.提出问题,引发探究
师:我们已经感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数量关系。那么具体是什么呢?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的三边之间什么关系?
学生很容易想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然而这属于不等关系,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确定,第三边也随之确定,这种“定”是一种等量关系,换句话说,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长度之间是可以用“=”连接的。
此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测量出三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得到三组数据(结果有误差)。
预设生成:
观察上面的三组数据,要从中找到一种等量关系、用运算符号和等号连接,并非易事。这时可从“等量关系”入手,分类进行讨论。
通过计算、比较,得到a²+b²大约等于c²。然而这样的猜想推导并不能让人信服。原因在于——通过计算a²+b²约等于c²,我们想要得到的应当是一种确定的等量关系,而不是这种含糊不清的“约等”,加之测量线段时本身存在误差,所以亟待找出一种新方法。
观察a²+b²?c²,我们把测量-计算-比较的方法成为“代数法”,那么与之相对的便是“几何法”,怎样从几何的角度来探究呢?
再观察a²,从代数的角度讲它是字母a的二次方,从几何角度讲是什么呢?部分学生想到以a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同理b²,c²也可以分别理解为以b、c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这样一来,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就将问题就转化成了正方形A与正方形B的面积相加, 是否等于正方形C的面积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等量关系到二次等量关系,再到代数法探究,由“数形结合”引出几何方法探究。让学生充分的经历问题探究的过程,发现-猜想-验证-再验证,同时也是让学生重走发现勾股定理探索之路。事实上,发现一个定理的价值远远大于证明这个定理的价值,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深入探究、得出结论
借助方格纸,验证猜想。
方格纸的引入,目的在于方便学生求出正方形的面积。记一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易得左图中正方形A面积为9, 正方形B面积为9。至于正方形C的面积,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方法1.正方形C中完整的小正方形共有12个,剩下的小三角形两两一拼,恰好能拼得一个小正方形,12个小三角形可拼得6个小正方形,则正方形C的面积为12+6=18。方法2.连接正方形C的对角线,将大正方形c划分成两个或四个小三角形,再将三角形面积相加。这样,9+9=18,可得正方形A的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右图同理。
接下来,教材又给出了一组图形。
引导学生找出图1-2与图1-3的不同。学生容易发现:图1-2中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图1-3中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不相等。接着教师可以再点拨:图1-2中的正方形C的对角线在网格线上,而图1-3中的正方形C并不具备上述特征。这一区别直接导致了图1-2中的正方形C面积比较好求,沿网格线直接分割即可。图1-3中的正方形C面积相对就困难一些了。
图1-2中的计算方法给我们一些启示:用网格线来分割,用横平竖直的边计算面积。因此想到用过图1-3中的正方形顶点的网格线来分割(如图)。
分得的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易求,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再加中间的小正方形面积,即可得到大正方形C的面积,显然该面积等于正方形A与正方形B的面积之和。右图同理。
通过以上过程可得:无论是等腰或是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正方形面积之和,总等于斜边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则有a²+b²=c²。此时点出标题——《勾股定理》。板书勾股定理的文字表达。介绍“勾”“股”的含义,简介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之后画图,板书符号表述。强调符号表述中“∠C=90°”,根据这一条件可以判断出哪条边是斜边。
设计意图:作为《探索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方格纸”的引入在求正方形面积时起到了辅助作用,便于学生验证猜想,同时图1-3中的分割方法也为第二课时中的“弦图”作了铺垫。
4.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习题训练:
随堂练习1. 知识技能1.(规范书写)
数学理解3
课堂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