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坐落着海南仅存的保留完整的古代明清县衙,已有650多年历史。县衙二堂有一副对联:“清慎勤入官之本,才智勇应务之资”,出自海南唯一的探花郎张岳崧之手。这是定安先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思想的深刻体现,也是定安公职人员一直铭记在心、践诺于行的古训。
清慎勤入官之本
“清慎勤”出自三国时期魏国司马昭训长吏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宋官员吕本在其所著《官箴》中,开宗明义指出:“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慎勤”这三字是代代相承的官箴,被后人称为“千古不可易”。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当具备“清慎勤”的基本品质,清于从政、慎于微处、勤于行动。
要清于从政。做到“清”,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做到“清”,必须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始终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做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
要慎于微处。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摸透实情,尊重客观规律,严谨科学决策,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常怀忧患之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慎终如始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要勤于行动。“勤”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作风品质。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摒弃“慢拖推”的作风和“麻畏冷”的态度,俯下身子、撸起袖子、迈开步子,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
才智勇应务之资
党员干部践行好“清慎勤”,就具备了想干事、能干事的素养,但是要想干成事、干好事必须在此基础上不断修炼“才智勇”,增长才干、增加智慧、增强勇气。
要增长才干。抓住学习这个关键,见树木更见森林。要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对口领域的业务知识,补齐自身在理论政策、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短板。抓住实践这个关键,求实功更求实效。要学以致用,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实践增长经验,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要增加智慧。想明白才能干明白,思路不清、方法不当会影响各项工作落实的效果。怎样统筹兼顾抓好重点,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智慧。要从全局谋划一域,将工作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谋划,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要以一域服务全局,善于发现自己所处地区的比较优势、自身工作领域的先进做法,增强工作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要增强勇气。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面对挑战勇于尝试,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行不避险,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打破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束缚,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和分析问题,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
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践行“清慎勤”、不断修炼“才智勇”,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争做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新时代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