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没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春节回家,翻出了小时候写的作文,经典半命题:假如我是-------。才发现原来自己小时候的志向确实天真而又远大,教师、科学家、工程师、律师等等,甚至是多面体(暴露年龄剧《快乐星球》里的)、电视、药、细菌……

        如果不是突然翻到,我恐怕再也记不起自己曾写过这些东西,看着那些稍显幼稚乱的文字,努力回想当初写时的场景和心情,不禁在想:为何我没活成小时候自己想要成为的其中任何一种人呢,甚至也许也不是现在自己想要的样子?

       小时候天真无邪、天马行空,也许那一刻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写腻了这个职业可以换另一个职业,可其中某一篇作文里肯定有你真正想成为的人和想做的职业,至少也是那时想要的。后来再大一点,这类命题作文变少了,课业变多了,我们在间隙中会谈谈自己的理想,可如今早已不记得当时谈的是什么。再后来,大家都沉迷于学习,不怎么谈理想,谈论的都是分数和想上的大学。后来上大学了,很多都不是自己当初谈论的学校,但似乎都能很快融入其中,开始了四年或收获满满,或点点收获的学习和生活。毕业后,有人选择继续深造,有人选择开始工作,反正开始了所谓不同的社会生活,有人混得好一点,有人差一点,总之生活就这样继续。

       我们在时光的推动下,一路学习、工作、生活,这路上碰到的人很多,但对自己重要的没有几个;所谓的指路人也很多,但愿意给你指路和指对路的少之又少;路上有时候想停下来,可岁月正挥着羊皮鞭,我们不得不喝口水继续走;没人告诉我们走的路对不对,到底是通向成功的殿堂还是无底的深渊;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在到达之前都不敢停下来。

       有时回头看看,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走的已经不是想走的那条路,身边的风景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以及继续的必要性,是不是要换条路,亦或回头找回初心。可人生哪有那么多时间可以犹豫徘徊和走回头路。但若是有足够坚定的信心和能力的话,跟时间赌一把也不是不可以。但多数情况是,尽管不是想走的那条路,我们也要为自己那些不经意的选择负责,然后改变看法,调整心情,学着欣赏沿途的风光,继续背上行囊往前走,要相信走好这条路,也许下个路口就会有通向自己想要生活的那条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