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和POST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这才是标准答案

不知道各位读者在面试的时候,有没有被问过这个问题:“请说一下GET和POST两者的本质区别”。基本上做过WEB开发的,对这个问题,都可以回答出一堆的区别。

你可能自己写过无数个GET和POST请求,或者已经看过很多权威网站总结出的他们的区别,你非常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当你在面试中被问到这个问题,你的内心充满了自信和喜悦。

最直接的几个区别:

  • GET请求的参数是放在URL里的,POST请求参数是放在请求body里的;
  • GET请求的URL传参有长度限制,而POST请求没有长度限制;
  • GET请求的参数只能是ASCII码,所以中文需要URL编码,而POST请求传参没有这个限制;
  • GET在浏览器回退时是无害的,而POST会再次提交请求。
  • GET产生的URL地址可以被Bookmark,而POST不可以。
  • GET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cache,而POST不会,除非手动设置。
  • GET请求只能进行url编码,而POST支持多种编码方式。
  • GET请求参数会被完整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而POST中的参数不会被保留。
  • GET请求在URL中传送的参数是有长度限制的,而POST么有。
  • 对参数的数据类型,GET只接受ASCII字符,而POST没有限制。
  • GET比POST更不安全,因为参数直接暴露在URL上,所以不能用来传递敏感信息。。

当你激情四射的回答完之后,面试官可能微笑的摇摇头。那么标准答案是什么呢?

HTTP请求与相应

其实,GET和POST本质上两者没有任何区别。他们都是HTTP协议中的请求方法。HTTP的底层是TCP/IP。所以GET和POST的底层也是TCP/IP,也就是说,GET/POST都是TCP链接。GET和POST能做的事情是一样一样的。你要给GET加上request body,给POST带上url参数,技术上是完全行的通的。底层实现都是基于TCP/IP协议。上述的所谓区别,只是浏览器厂家根据约定,做得限制而已。HTTP请求,最初设定了八种方法。这八种方法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让请求,更加有语义而已。

  • OPTIONS 返回服务器所支持的请求方法
  • GET 向服务器获取指定资源
  • HEAD 与GET一致,只不过响应体不返回,只返回响应头
  • POST 向服务器提交数据,数据放在请求体里
  • PUT 与POST相似,只是具有幂等特性,一般用于更新
  • DELETE 删除服务器指定资源
  • TRACE 回显服务器端收到的请求,测试的时候会用到这个
  • CONNECT 预留,暂无使用
    在我大万维网世界中,TCP就像汽车,我们用TCP来运输数据,它很可靠,从来不会发生丢件少件的现象。但是如果路上跑的全是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汽车,那这个世界看起来是一团混乱,送急件的汽车可能被前面满载货物的汽车拦堵在路上,整个交通系统一定会瘫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交通规则HTTP诞生了。HTTP给汽车运输设定了好几个服务类别,有GET, POST, PUT, DELETE等等,HTTP规定,当执行GET请求的时候,要给汽车贴上GET的标签(设置method为GET),而且要求把传送的数据放在车顶上(url中)以方便记录。如果是POST请求,就要在车上贴上POST的标签,并把货物放在车厢里。当然,你也可以在GET的时候往车厢内偷偷藏点货物,但是这是很不光彩;也可以在POST的时候在车顶上也放一些数据,让人觉得傻乎乎的。HTTP只是个行为准则,而TCP才是GET和POST怎么实现的基本.
    但是,我们只看到HTTP对GET和POST参数的传送渠道(url还是requrest body)提出了要求。“标准答案”里关于参数大小的限制又是从哪来的呢?

在我大万维网世界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角色:运输公司。不同的浏览器(发起http请求)和服务器(接受http请求)就是不同的运输公司。 虽然理论上,你可以在车顶上无限的堆货物(url中无限加参数)。但是运输公司可不傻,装货和卸货也是有很大成本的,他们会限制单次运输量来控制风险,数据量太大对浏览器和服务器都是很大负担。业界不成文的规定是,(大多数)浏览器通常都会限制url长度在2K个字节,而(大多数)服务器最多处理64K大小的url。超过的部分,恕不处理。如果你用GET服务,在request body偷偷藏了数据,不同服务器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些服务器会帮你卸货,读出数据,有些服务器直接忽略,所以,虽然GET可以带request body,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被接收到哦。
好了,现在你知道,GET和POST本质上就是TCP链接,并无差别。但是由于HTTP的规定和浏览器/服务器的限制,导致他们在应用过程中体现出一些不同。

RESTful API

服务端根据不同的请求方式,可以做不同的处理,同时,根据不同的请求,还可以设计出不同风格的应用程序接口,这就引出了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英文缩写就是REST,中文意思是表述性状态转移(和没翻译差不多),可以理解为客户端和服务端的交互形式。而符合这种交互形式的接口设计,就被叫做RESTful API。这种风格有如下特点:

使用名词而不使用动词

例如:/getStudent 或者 /searchStudents 应该改成 /students

GET用于查询,PUT、POST、DELETE用于修改
使用名词复数不使用单数
在HTTP请求的head体里定义序列化类型

例如: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请求的集合应设定好过滤条件、排序、字段、分页

例如:/students?page=1&size=10

接口要版本化

例如:/api/v1/students

要有HTTP状态码
允许重写HTTP请求方法

HTTP状态码

HTTP协议中提供了好多状态码,列举我们常用的:

  • 200 返回正常
  • 304 服务端资源无变化,可使用缓存资源
  • 400 请求参数不合法
  • 401 未认证
  • 403 服务端禁止访问该资源
  • 404 服务端未找到该资源
  • 500 服务端异常

这才是老大

GET和POST还有一个重大区别,简单的说:
  • 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
  • POST产生两个TCP数据包。
    对于GET方式的请求,浏览器会把http header和data一并发送出去,服务器响应200(返回数据);
    而对于POST,浏览器先发送header,服务器响应100 continue,浏览器再发送data,服务器响应200 ok(返回数据)。
    也就是说,GET只需要汽车跑一趟就把货送到了,而POST得跑两趟,第一趟,先去和服务器打个招呼“嗨,我等下要送一批货来,你们打开门迎接我”,然后再回头把货送过去。
    因为POST需要两步,时间上消耗的要多一点,看起来GET比POST更有效。因此Yahoo团队有推荐用GET替换POST来优化网站性能。但这是一个坑!跳入需谨慎。为什么?
  1. GET与POST都有自己的语义,不能随便混用。
  2. 据研究,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发一次包的时间和发两次包的时间差别基本可以无视。而在网络环境差的情况下,两次包的TCP在验证数据包完整性上,有非常大的优点。
  3. 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会在POST中发送两次包,Firefox就只发送一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