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体制化与希望——《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海报: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电影简介:

上映时间:1994年9月10日

片长:142分钟

电影类型:剧情、犯罪

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

编剧:弗兰克·达拉邦特、斯蒂芬·金

领衔主演:摩根·弗里曼,蒂姆·罗宾斯

剧情简介:

一个名叫安迪的银行家因为被误判为杀妻凶手而被捕入狱,但他仍旧抱着希望逃出去,终于在20年之后实现了这个梦想。

经典台词:

1. 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

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度他人

2.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3.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不错的影评:

影评:B站AV5414334

我的观影体验:

二刷这部影片后,我仍是像第一次看完那样,心中的感触犹如太平洋的海浪一般,波涛汹涌,又风平浪静。

真的,不好说。

这部电影所想表达的内容,是对灵魂的一次考验。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通常会恐惧,逃避,并深深的绝望,可安迪没有没有这么做,他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策划着逃脱计划,并通过20年的努力得以逃生,支撑他的唯一动力,是希望所带来的勇气。影片无时无刻体现着安迪的冷静和沉着,这是勇气带给他的力量,而产生勇气的,是希望。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我想,这应该就是对努力生活的最好诠释。

精神层面,光凭语言难以体现影片所带来的震撼,这是对精神世界的一次巨大撼动,我想很多人都能获得非常深沉厚重的感受与体会,毕竟影片对生活,甚至是生命的思考角度,已经跨到了一个最顶点——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同时,它又是这一思考的最低点,让人回味良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来说说影片的剧情。

《肖申克的救赎》是第一部让我知道什么是剧情的电影,所以它对我冲击力很大,甚至还影响了我对影片剧情评判的标准。很明显,它使得我苛刻地去评判每一部电影,因为它,说上完美,也觉不夸张。环环相扣,很多影片都可以做到,但是通过一条主线蔓延支线,并返回主线再进行衔接,做到支线主线同时推进,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就讲完了无数的小故事,刻画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角色,让我看到了电影剧情的奇迹。

最后再说画面,毕竟一部影片能让人能渗透画面去思考剧情和精神,就足以说明其画面的表达力。没错,《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画面,完全服务于剧情,没有宏大的壮丽景色,没有酷炫的亿元特效,大多数时间里只有黑漆漆的牢房,监狱灰蒙蒙的天空,代入感很强烈,但是观众能看到的,是希望之下,太平洋的碧浪,仍人驰骋的沿海公路,以及那洒满沙滩的金色阳光。我们能从画面中感受到希望,而希望能让人向往更美好的世界,且去奋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光是从电影的角度出发,从这个东西能带给人的思想的层面去看,我认为《肖申克的救赎》毋容置疑是顶峰,而且难以撼动,甚至是触及。

2019.8.2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