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初读(二)

《乡土中国》,费孝通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2019年10月第13次印刷,120页。

001 世代定居的地方

生于斯,死于斯。每个孩子都是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看惯的。生根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摸熟每个人的生活。人们从熟悉里得来个别的认识,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不需要知道抽象的普遍原则。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这样的环境里,信用不是发源于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002 人伦:推已及人

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

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由亲缘、友谊、同事、邻居等等推及到,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人,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不一定是相同的。交连成网。

这个网络范围的大小,依着中心的势力薄厚而定。势力也会变。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

003 道德:个别联系中要遵循的范式

以自己作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条条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亲子和同胞,相配的是孝和悌。朋友,相配的是忠信。

004 礼:出生之前已定的解决人生一切问题的传统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单从行为规范说,和法律无异。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变化缓慢的社会里,一代一代累积生活方法持续有用,对个人来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

005 学而时习之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淘练出来的结果。

“学而时习之”,“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淘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整理于2020年11月24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 乡土本色 1. 主要观点: 社会的技术变迁中,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前者所养成的生活方式、习俗却无...
    奇爱小姐阅读 5,342评论 0 2
  • 一 、初读 在对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前,我偶然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对于社会学,有了最粗浅的了解。书很薄,读...
    穆右阅读 5,832评论 0 4
  • 渐变的面目拼图要我怎么拼? 我是疲乏了还是投降了? 不是不允许自己坠落, 我没有滴水不进的保护膜。 就是害怕变得面...
    闷热当乘凉阅读 9,773评论 0 13
  • 感觉自己有点神经衰弱,总是觉得手机响了;屋外有人走过;每次妈妈不声不响的进房间突然跟我说话,我都会被吓得半死!一整...
    章鱼的拥抱阅读 6,556评论 4 5
  • 夜莺2517阅读 127,794评论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