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摘抄
这是今天看到的公众号大J小D的文章《养育孩子过程中,爱与溺爱的尺度在这里》,感触很深,做读书摘记的时候,感觉到无法割舍,所以是大段的复制与粘贴,具体文章见下面的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8IBusD3J5Z8ufs0Urr7Clg
溺爱:“取悦型”家长的误区
我们这代的情感教育是缺失的,从小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孩子不哭”的,所以我们一直以来对情感是有偏见的,开心愉快是好的,难过愤怒是不好的。这样的潜意识就会造就一类“取悦型”家长,他们不希望孩子哭,更加见不得孩子哭。于是,只要孩子一哭,马上缴械投降,把之前学到的所有育儿知识都抛在脑后,第一反应就是,如何让孩子不哭。
这个应激反应是很危险的,它只是在掩盖问题,得不到玩具哭了,马上买一个;吃饭时想要看电视,一哭马上打开电视机。它没有教会孩子怎样是与他人、与世界的有效互动方式。长久下来,会给孩子一个错觉,外面的世界是围绕着我的,而且是围绕着我的哭声建立的,这就是自我中心,这就是溺爱造成的结果。
无条件的爱:情感上温柔,执行时坚定
比如,我家执行的零食规则有一条是,零食只能在零食时间吃(一般是上下午两次),吃零食时也必须坐在餐椅上吃。小D有段时间在吃正餐的时候会要吃零食,我就会重申我们的零食规则,“现在在吃午饭,零食只能在零食时间吃,午饭时间没有零食”。
她肯定会反抗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碗和食物全部扔在地上,然后自己就大哭大叫起来。这时,我温柔的是对她情绪的反馈,“嗯,我知道你很生气,因为你很想很想吃零食,最好马上吃到”,但我坚定的是规则的执行,“但是妈妈告诉过你,零食只能在零食时间吃。我们需要先吃完午饭,然后去午睡,睡醒了我们就可以吃零食了”。
这些说完,她还是会很难过,拼命哭大声叫,我会继续特别温柔平静地告诉她,“我知道吃不到零食,你很难过很难过。你可以哭一会,妈妈陪着你,直到你平静下来”。然后我会观察她的哭声,如果发现她哭声有转弱的趋势,我会及时说,“我们需要让身体平静下来,深呼吸,吸气~吐气~,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
这整个过程,我接纳了小D的情绪,而不是去制止她不许哭。但我是用爱陪伴着她,去度过这段不好受的情绪,并且告诉她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整个过程中我自己的情绪控制,温柔的语气本身也是在向她演示如何控制情绪)。同时,我没有因为她的哭而妥协我对于规则的执行。
这整个过程,小D能感受到我的爱,而且是我对她的接纳,即使是她的坏脾气我也是接纳和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她也开始明白了,世界真的不是围绕着她转的,有些规则尽管不让人开心,但我们需要遵守。
而这点上,很多父母却常常容易弄反了。孩子一哭,他们情感上是粗暴的,“不许哭,怎么这么不听话?再哭,妈妈打你了”。但执行上却是软弱的,有时孩子还是继续哭,哭到最后他们没招了,就会说,“好好好,那你不要哭了,妈妈去给你拿零食。这次吃完,下次不吃了哦”。或者运用哄骗,“你现在把饭吃了,回头我给你买汽车模型”。
但我们都知道啊,这次吃完,一定还有下次。慢慢地,你觉得自己管教不好孩子,而孩子也开始知道自己哭声的威力。而最关键的是,整个过程中,孩子是没有得到爱的滋养的,他接受到的就是,妈妈在威胁我不哭,我可以进一步用哭来威胁她。
无条件的爱,爱本身是没有条件的,但对孩子的行为是有要求、有约束、有规则的。
无条件的爱,是不拿爱当做交换条件,而是父母出于爱、带着爱去教育引导孩子。
爱的态度应该无条件,但爱的方法是需要有策略的。
温柔而坚定,情感上温柔,执行时坚定!
摘自公众号大J小D的《养育孩子过程中,爱与溺爱的尺度在这里》
身边案例
为什么会觉得深有感触呢?
大概是“取悦型”的父母太常见了。
脑子里第一时间想到了立哥的外甥(此处化名小明)。
小明的吃饭习惯,一直让家里人非常头疼。一看动画片就停不下来,叫吃饭,给关了电视,也没有用,马上会自己开回起来,继续看。
如果立姐不在,立爸吃饭的时候,必定会很严厉地跟我们说”这个大儿子不行,饭都吃不好,一点都没用“。这个话,其实是非常伤小孩子自尊的,哪怕是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听到,都觉得过于严厉了。但是立爸通常是自己吃完饭,就出门散步,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而立妈呢?会大声叫两到三遍”赶紧来吃饭了,小明!“通常,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见没有反应,她会拿毛巾去给小明擦手,然后嘴上再念叨“都这么大了,还是一点都不听话,吃饭也不好好吃”。但是擦完手之后,会盛饭去喂。完全不管这已经是一个8岁将上小学的孩子。
见惯了这种阵仗的我,常常自己下定决心说以后自己的孩子坚决不能宠成这样,不吃,就干脆饿着。同时也意识到老人家的配合是多么的重要。
而如果立姐在,是什么情况呢?小明会勉强上桌吃饭。但是情况会让人不忍直视。喜欢吃的菜,像菜花,如果筷子夹不住,会直接伸手去拿,而且永远只吃顶上的菜花,剩下菜花的梗,随意扔在桌上。因为小明喜欢吃鱼,所以鱼是肯定放在他面前的。立姐会夹鱼肉给他,然后他会只吃鱼,不吃饭,偶尔一两根刺没有夹掉,会吐槽说“妈妈,有刺”,然后连咬进去的饭一起喷吐出来,常常会喷吐到菜碗里。
这个时候,立妈就开始教育立姐说“儿子要教好,让你儿子吃饭,只吃菜能吃饱吗!”或者“别光顾着自己吃,你儿子饭都没怎么吃,给他盛点热饭,之前的饭冷了就剩着,吃了对身体不好。”
这样的场景里,我总是汗嗒嗒滴。
尤其是立姐夫在的时候,当听到立姐教育小明要好好吃饭,菜花的梗也是可以吃的,饭要吃干净。他会说“没事,我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大概是这一连串的每个人的角色与行为,已经让我麻木了,再有次忍不住说了两句后被立哥说“别在我姐在的时候教育她儿子”后,就对这些事情保持了缄默。
因为可想而知,只要坚持语言上的暴戾,行为上的容忍,在未来,这样的情况依然会继续。只要大家都被所谓的”爱“绑架,没有任何原则地纵容。
致Oscar
妈妈想做一个有爱有原则的家长,希望你是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妈妈永远爱你,这一条永远都不会变。
但是依然会因为你做了不好的行为不高兴。每个人都可以犯错,包括妈妈也一样。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错在哪里,不知道怎么改进。
如果妈妈不高兴了,妈妈可能会摆脸色,这个点,妈妈会控制好做改进,尽量让自己的情绪稳定。而同时,妈妈也会指出你做的不好的行为是什么。允许你辩解,如果是妈妈误会了你的行为的话,但是不能闹脾气,因为我们始终要平静地面对与解决事情,情绪只会干扰与减缓事情的解决。然后我们达成一致后,妈妈会告诉你,下次要如何改进。当然,妈妈的知识体系不是最完善的,也许你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尽管提出来。我们达成一致,一起努力改进提升。
Oscar,妈妈爱你,你什么时候出来跟妈妈见面呢?好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