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9日,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的理查德.泰勒教授,表彰他在行为金融学方面的贡献。有趣的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尤金·法马教授也是来自于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但更有戏剧性的是,尤金·法马教授的贡献是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也就是假设市场中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的。这是一个简化的假设,为了方便分析并得到结论。可现实当中,不理性的参与者,不理性的市场行为比比皆是。如果都是理性参与者,就不会有投资失败而跳楼的新闻了。而行为金融学,就是正面面对人的非理性,并通过总结分析得到人性中共同的非理性行为,从而可以反过来指导人的行为。
行为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期望效应理论。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幸福值与财富不是线性关系,而是随着财富增加,幸福感提升会逐步减弱。换句话说,在收获第一桶金的时候,幸福感是最强的。之后再获得相同的收入,幸福感会衰减。
期望效应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为何人们会有强烈的风险厌恶,小赚就离场,而亏损带来的痛苦大于同样收益带来的快乐。但期望效应理论还有不能解释的问题。于是,行为金融学进一步发展出了前景理论。
在实际市场中,观察到的是,人们赚一点钱就会离场,而亏钱了则会扛着。期望效应理论能解释赚一点就卖,这是因为一方面后面再赚得到的幸福感的增量会减少,另一方面如果亏损失去的幸福感则大于赚钱获得的幸福感。这也启发我们,频繁地关注市场,在市场波动中幸福感是负的。理性的做法,就是大量工作在投资前,投资后不要频繁关注市场起伏。
期望效应理论不能解释亏钱就扛着。根据效用函数,在亏钱后,人应该会更害怕进一步亏钱,而有卖出的意愿。于是,行为金融学发展出了前景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在正方向上,也就是赚钱方向上,前景理论与期望效应理论是一致的。在反方向上,也就是亏钱方向上,前景理论不是亏得越多,幸福感的变化越快。而是变化会慢,也就是亏钱后人的感觉会钝化,对损失和风险都会趋向于不敏感,而赚钱则会带来巨大的幸福感,所以人会趋向于扛着。
前景理论揭示出一种非常不理性的决策,就是在不得不卖出一部分资产时,人会趋向于卖出优良资产(赚钱的),而留下劣质资产(亏钱的)。这样的操作会使得资产配置不合理化。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赚钱的资产在没有特别理由的情况下不应被卖出。而出现亏损的资产要及时止损,特别是在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要在亏损的时候盲目加仓。换句话说,赚钱是需要承担风险的,但不是承担风险就能赚钱,不必要的风险应该识别出并规避。
前景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论点,人对小概率的认知是有偏差的。人会对小概率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夸大或缩小。比如大家买彩票,亏钱的概率极大,赚钱的概率极小,可大家还会买。又比如出车祸的概率极小,可大家仍会买保险来对冲这种风险。
在行为金融学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心理偏差是有参考点依赖的。参考点指的是心里认定的基准点,也就是赚钱和亏钱的基准。移动参考点,会对同一状态有不同的心理认知。比如周围的人工资都是6万,而你的工资是7万;又或者周围的人工资是9万,而你的工资是8万。第二种情况,你的工资比第一种情况多一万。可在以周围环境为参考点的感受中,第一种情况幸福感更强,而第一种收入的绝对值比第二种还少一万。
行为金融学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理性。通过获得这种认知,我们知道自己的第一感觉在投资上往往是错的,而反方向的行为可能是对的。投资的世界和心理的世界常常是镜像的。通过慢下来,计算思考,更能发现正确的投资方法。
同时,交易的对手也同样有心理偏差,在面对有心理偏差的市场,通过预测他们的整体行为,是有可能获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