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道,印度电影被翻译过来经历了什么,让人笑中带泪,低成本高票房的“摔跤少女养成记”,被译成了“摔跤吧,爸爸”,差点以为是印度跑男之类的片子。
同样,本片中三个主人公是大智若愚,也许和自作聪明的普通大众相比,有些格格不入,单完全是高智商的人才。
而宝莱坞相当于印度的“好莱坞”,是个电影生产基地,与剧情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说实话,我是冲着阿米尔汗主演,才没有错过它的。
看似搞笑片子,其实在认真严肃的谈教育,只不过温柔的用了些许讽刺的方法,让人在欢笑中不知不觉思考,当然,最后还是圆满的喜剧结局。
开头莫名的电话,让两个主人公,一个激动万分,光着腿从家里跑出来;一个让即将起飞的飞机迫降,又冒充他人,骗了接机的司机赶过来。
他们要见一个大学同学,一个兄弟,一个挚友,一个毕业后五年忽然消失,毫无音信的人——神秘的蓝彻同学。
于是插叙开始。
在大学校园,新生报到被捉弄是惯例,只有蓝彻(阿米尔汗饰)运用智慧进行反抗,并一举成名。
那几年,蓝彻犹如神一般的存在着:轻轻松松就能得到第一;成绩好还又不是乖小孩,敢于和教授、校长叫板;见到别人有困难特别喜欢多管闲事,伸出援助之手;为同伴打抱不平,出馊主意改别人演讲稿,让一心死读书不惜坑害他人的同学出丑;鼓励朋友坚持梦想,不要一味听从父母的话;担心同伴最后考试被校长整,冒险为其偷试卷……
法罕和拉加是蓝彻的两个死忠粉,即使被校长威胁,也依旧被蓝彻吸引,总是跟随其左右。
他们内心羡慕、崇拜蓝彻,当然,蓝彻也帮了他们很多忙。法罕在他的鼓励下,鼓起勇气面对父母,没有当工程师,投身到一直憧憬的摄影行业。拉加也走出自卑阴影,不再一心指望神佛,能坦然的面对、接受命运的安排。
印度片自然少不了载歌载舞的画面,欢乐的歌舞部分,将大家快乐的生活、学习的部分过度起来,还有一部分由蓝彻和校长女儿负责,是的,他不仅获得了好友,获得了令人咂舌的好成绩,获得了看他不顺眼的校长的认可,还获得了女神的爱慕。
如果一切都一帆风顺,这部片子未免也太肤浅了。
有时候悲剧更让人难忘,凄惨的经历才让人更快成长。
在大家围着蓝彻,看他遥控航拍机。航班机带着大家的梦想冉冉上升,在宿舍区翱翔,大家看到只穿了内裤背书的查尔图一脸窘迫、尴尬的模样,笑声大作。
一瞬间,航拍机划到另一间窗旁,一个男生吊死在寝室里,脚悬空正在轻微摇晃。
音乐、笑声戛然而止,蓝彻带头一路狂奔,冲进房子里已经来不及了。在悲伤的音乐中,切换到大雨天的葬礼。
欢乐和悲伤对接的让人猝不及防,又毫无违和感,增强了对观众内心的冲击力。
自杀的是joy,一个沉迷于机械的好学生,航拍机就是他构思、设计的,不过不够成熟,没能飞上天,蓝彻后来帮他修改过了。
只是因为动手操作过多,理论考试不及格,被校长嘲讽,还打电话告知其父亲责令退学,joy受不了这个打击,选择放弃人生,这无疑是教育的悲剧。
此外,每次放到拉加的家里,都自动切换成黑白片模式,以彰显家庭的贫穷、不幸,人物心中的悲哀。
破烂狭小的房间,唠叨哭穷的妈妈,肺痨久卧的爸爸,无人问津的老姑娘姐姐,每个人脸上都大写了一个“衰”字,这组合成压在拉加心头的十字架。
所以,他不像法罕是被逼学习,他也喜欢理工科,可是患得患失,依赖神灵,成绩依旧不理想。
可是,蓝彻真的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所以对上级才有恃无恐,总是充满正能量,积极地面对一切,轻松的对所有人说:All is well吗?
(不得不吐槽印度口音的英语,那酸爽的感觉哦,想到了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主人公获救后对记者说:俺们扫瑞的那个调调)
那样就不能很好的体现片子的意义所在了,蓝彻根本就不是他的名字,他只是有钱人家佣人的孩子,天资聪颖,冒用了主人家孩子的名字去上学,被发现后,被要求上到底,拿到学位给主人,但是只能学习,不等得到自己的文凭。
事实证明,文凭不过是块高级的敲门砖,自己是不是金子,还要看实际的能力、水平。没有文凭,一样可以搞发明,卖专利,办学校,过上理想的生活。
所以,他也是个有故事的男同学好不好,不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不了解民间疾苦的人。
这部片子再让人笑完之后,脑子里还会产生一些问题,譬如:
我们要成为的怎样的人?
看到法罕,想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空心病孩子。
法罕是幸运的,他毕竟还知道自己喜爱什么,虽然父亲称他搞摄影是不务正业,他依然悄悄在拍,还打算和国外的摄影师联系。
而现在很多孩子没有自己的爱好,即使上了辅导班,也是家长选的;即使成绩好,也是家长逼的,并不是为了自己。
学习没有原动力,没有兴趣,考上好学校也没什么可开心的,最可怕的是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乐趣在哪里。
如果活成这样,考了高分又如何?
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
“消音器”查尔图,在片中是个起串联、反衬作用的丑角。
单纯从教师、学校角度看,这样的学生其实很好,你看他勤奋学习,成绩很棒,对教授客气,对校长恭敬,溜须拍马即尽夸张之势。
可是这样的人,对同学又是一副脸孔,没有爱心,没有同情心,甚至考试在即,为了打压对手,让其他人分心,偷偷往别人宿舍门下塞色情杂志。
这种人极端自私,内心因自卑而扭曲,有钱后就真的快乐吗?内心的满足,不是靠和同学炫耀自己的豪宅、豪车、美艳的太太才实现的。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上一样存在问题。
全球考GRE人数最多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印度。
2013-2014年,超过8万印度考生参加了GRE考试,几乎是中国的2倍,比上一年增长了三万多人。
这值得骄傲吗?考这个是因为要出国读书,然后 工作, 娶妻生子,这根本就是人才的流失。大家羡慕的哈弗女孩刘亦婷,就顺利在美国工作、结婚了。她留下了一个教育传奇给我们,可是,我们没能留下她。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教育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
日本人不关注考这些,不要去笑话他们确实蹩脚的发音,那是因为他们有值得自己骄傲学校,企业,留在国内非常棒,所以不屑于出国读书、工作、移民。
欢乐不肤浅,笑后有感触,除了名字无厘头,这的确是一部好片子,它告诉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造就死记硬背的机器,而是乐观有爱的人。
只是,当我们习惯沉醉于场面宏大,特技炫目,明星扎堆,可是剧情烂的完全不用走脑子,感官刺激完,转身就会忘的大片时,一向被我们看不起的印度阿三,已经拍出低成本高回报,票房、口碑双赢的好片子了。
这又是需要反思的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