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病毒》读后感

      2003年的“非典”过去整整17个年头,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已经忘却那段时光。虽然之后有一些作品出现,但总体来说,相关作品没有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今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开局就发生了很多令人震撼的事情,很感谢毕淑敏老师将那段束之高阁的文稿再度编辑,让更多人通过作者的笔触,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那段时光。作为读者的我,结合当前,谈一点对本书的读后感受。

      “第一视角”呈现。《花冠病毒》全书,以罗纬芝的“第一视角”进行讲述,她作为一个记者被邀请,前往一线进行采访报道。事情怎样发生?什么是花冠病毒?目前治疗和控制的情形怎么样?物资保障是否充裕?通过她,更多的人物登场,拥有抵抗毒株“解药”的化学家李元,焦头烂额却以强人姿态出现的总指挥袁再春等等……

      相信科学,各司其职,保障供应。在人类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众志成城”就显得异常重要。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想法,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诉求。关键时刻,简单高效听指挥,拧成一股绳,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面对病魔,医护人员冲锋在前,他们是专业人士。病人必须相信并且依赖医务人员的专业,积极配合诊疗工作。其他部门则加强统筹协调,应该全方位的保障供应。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文中关于囤积物资的一段描述,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目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各种应急人员、物资储备、应急场所、精准联动对接机制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何在关键时刻通力配合,实现应急管理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转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所谓“亡羊而补牢,未为晚矣”。相信聪明的国人,一定会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好应急管理体系。

      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人类从自然脱胎而来,万物有灵,尊重和善待自然是一门学问,过去的这些年,无节制的开采、挖掘、损耗自然资源,已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很多物种相继离开,成为标本和传说。这并不仅仅是单个物种的灭顶之灾,我们要相信,无节制的开采终究会遭受“反噬”。诚如董卿所言,“可能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