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看过我的文章后,都会反馈给我一个信息,写得过于伤感,不能算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即使关于老家的一些人和事,最多的也是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牵挂,而不是山重水复,烟雨江南……
来广东已经二十多年了,辗转多地,如无根的浮萍,一直都在漂泊,怎么也找不到一处,让自己可以落脚生根的地方。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在东莞桥头镇认识了她,我漂泊的心,才因了她,渐渐安静下来,十三年了,我和她至今还一直呆在,这个名字叫着桥头的偏僻小镇。
桥头镇,在东莞市应该算是一个经济,交通,文化都相对较为滞后的镇,与惠州毗邻,有东江河贯通全境。关于桥头镇的具体情况,我来了十多年,也是一头雾水,形同陌生,一点也不熟悉。我们的活动范围很小,几乎和读书在学校的时候差不多,三点,工厂,宿舍,饭堂,一线,住的地方到上班的工厂,于桥头镇的一些地方,也是知之甚少,能叫得出名字的也是屈指可数。莲湖公园,桥头广场,宏达步行街,广隆百货,欣仪厂,天天乐士多店,田心菜市场,湘汁源湘菜馆,迳联管理区,友谊路13号,八方连锁酒店,方圆不到2公里的范围,就是我13年来,生活,工作,娱乐,休闲的所有场地。
我在桥头镇的迳联管理区,欣仪厂上班,住在友谊路13号的五楼,经常去田心菜市场买菜回来做饭,日常生活用品一般会去广隆百货买,如果放假或者休息,也会去莲湖公园,桥头广场,宏达步行街去走一走,看一看,只有那些地方是免费,不要门票的,高兴了,还会去天天乐士多店去搓两把,机会好,弄点小钱,如有朋自远方来,一般会去湘汁源湘菜馆招待客人,住宿会挑条件好点的八方连锁酒店。至于其他桥头镇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如华尔登国际酒店,桥头镇行政大楼,石竹山水苑,虽有耳闻,也没有机会光顾,再说那些地方可是警卫森严,建筑巍巍,只能远观而不可近视也。
我和她,刚开始就两个人,没有老乡,也没有熟人,朋友,一个厂上班,一栋楼落脚,做一个安静的上班族,挣一份用血汗换来的辛苦钱,虽然不是特别富有,倒也知足常乐,近几年,孩子大了,也慢慢开始走出来,靠着我们找一份工作,也还感觉其乐融融。平时各自上班,休息,放假的时候,一家人一起吃个饭,一起逛个街,一起聊个天,倒也让那些形单影只的过客徒生一些羡慕来。
只是一直都走不进别人的城市,做不了一个真正的本地人。
老家在乡下,回到老家,早已习惯不了老家的慢生活。天不亮,就要起床,天没黑,就要睡觉,看见的都是老家沉默的山山水水,入眼的都是些荒芜和孤零,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喧嚣繁华,车不多,人更少,只有一些留守的老人,以前还有些儿童跟着爷爷奶奶,可随着更多人走进城市,也没有几个孩子能在老人身边承欢膝下。我老家已没有房子,以前居住的地方早已经是芳草萋萋,野花乱开的一块荒废之地,残垣断壁,在瑟瑟秋风里诉说着曾经的热闹与温馨。
在桥头置办房子也不现实,虽然桥头这几年,新楼盘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栋又一栋的高楼,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徐来的清风里,花枝招展,低眉含首,诱惑着如我这般老家已无片瓦的异乡人,可天文数字般的价格已让我望而却步,不敢言语,哪还能去幻想,拥有的快感,只能是走过,路过,注定错过。
在这里,即使繁华落尽,也好过老家荒芜一片。懂得这个道理,却挡不住现实的残酷,我和她,两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打工人,拿着低得不能再低的薪资,能养家糊口已是不易,哪里有资本能让爱和家,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根本没有能力融进这座城市,即使它每天醒来都是新的,没有家安在这里,凭什么说?走进了这座城,最多只能算是一个过客,一个住的时间比较长,曾经有过梦想的过客。
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终有一天,我和她,行囊空空的手挽手,踏上北去的列车……即使走不进别人的城市,我们也不后悔。
因为我们曾经来过,并且还在这片城市里,深情的相爱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