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糕的来历

文/婕妤婧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油糕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色的传统小吃,广泛分布于山西,陕西关中地区,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区。是使用油炸的一种糕点,呈椭圆形状,馅一般是红糖或者白糖,油糕吃起来既甜又软绵,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对此就有生动的描述,油糕色泽金黄,油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陕西油糕又有多个不同的制作工艺,泡泡油糕在西安古城和其他城市,成为中外宾客同声赞扬的上乘美点。

历史起源: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以后,先后在今三原县的北部原区兴建了开国皇帝李渊以及敬宗李湛、武宗李炎等帝王的宏大陵园,即献陵,庄陵,端陵。于是三原的北部原区便成了唐王室巡拜陵,从事狩猎的重要场所,人称王店。

这个村也成了达官显贵,商贾富户常来常往的地方,随之兴起了物资交流,集市贸易,王店也成了兴旺繁华的“王店集”。相传说,在“王店集”,上有一个专门制作油糕的小吃店,制成的油糕外皮起泡、酥松润滑、馅软甜香,受到了人们的赞不绝口。

有一天,被前往北原狩猎的唐太宗李世民所尝,连连赞道好,好,好,见风消。对泡泡油糕赞不绝口,并将其作为宫迁食品。于是该店的名声大振,生意非常兴隆,小吃店经营的油糕也得以广泛流传。唐太宗在位时,宫廷中有一种制度,即大臣初拜官或升迁,

献食于天子,名叫“烧尾”。烧尾是指神话传说中“鱼龙变化”的故事,凡是有跃上龙门鲤鱼,必有天火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为真正的龙,大臣们为了献媚取宠,向真龙天子进宴,当然就做烧尾了,唐景德镇龙二年,公元708年,韦臣源官拜尚书令后,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有一款名叫“见风消”,就是泡油糕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已是轻如白纱,薄如蝉民办,入口既消,真是巧夺天工,经过历代相传至今,泡糕久盛不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 /顾空城 (一)请重视你说的话,它们不是你放的“P” 偶然有一次,在学校论坛里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帖子,帖名是《写...
    顾空城阅读 820评论 0 3
  • 已经好久没见你了。你还好吗? 你是女儿的小学同学,你妈妈是高中老师,从小你就成绩骄人,记得那次数学考了99分,你一...
    茉莉清风阅读 451评论 1 6
  • 一洗慵懒 懒得没劲 就想看看我是谁 我能作些什么 我的远方在哪 最后告诉大家我是谁 总想要更好些 可能这是我的贪得...
    齐亚宁阅读 1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