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愉快的周三,我们一起聆听“徐徐而谈”。
今天我要来分享关于如何运用语言去改善人的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俗话说的好:“一句话天堂,一句话地狱”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语言的魔力。
先来一个调查
这两天,我在微信群里给大家做了一个调查,我发现很多同学对于心理学的需求和关注的方向还是有蛮大的一致性的。现在,你也可以来选一下,你会选哪一个呢?
心理学的使命有3
你更愿意在哪一个方向投入?
1.解决精神和心理问题;
2.使每个人活得更幸福;
3.发展人的潜能,发展有能力的人
调查后我发现绝大多数的人所关注的心理学方向是2-使每个人活得更幸福。
当然,2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人一生都在追求着幸福。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只有解决了1,才能到达3,然后才能到达2,这也是心理学这么多年发展过来的一个轨迹。
心理学历程
心理学在80年代以前,它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来解决那些有心理疾病的人的问题,所以很多分析心理学的心理流派。他们都会关注于一些问题,即这个人有没有问题?他们往往把每个人都看作是有问题的人。
直到后来有一些心理学新流派,特别是以埃里克森为主的新流派。他们发现如果我们只关注一个人的问题所在,那么这个问题会越放越大,甚至成为这个人真正的阻碍,所以他们研究的方向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个人的未来。如何去发展他的潜能,让他有能力去克服困难,更多地去想像他的未来,去达成他的人生目标。
这样的心理学流派后来被分支出很多的新流派,其中就像NLP教练技术,他们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以未来为导向。同样,他们更多的是期望通过我们跟他们的互动去调动他们内在的力量,让他们有更多的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所以我们今天就有了一堂关于语言的魔力的分享。
简而言之,语言的魔力就是让我们通过在人际互动过程当中,自己对话的过程当中,我们通过语言来改善我们内在的世界,通过语言来改善他人内在的世界,发现更多的可能。
就像我们所说的那句话一样:“也许一句话是天堂,也许一句话就是地狱”。
一个故事
有个员外在家办宴席,请了很多的宾客。很多宾客也已经来了,在他的大堂里坐的满满当当。这时,员外站在大门口,然后嘴里念念叨叨的说着:“该来的还没来。”这时候,他身边的那些宾客听到了,他们突然会觉得,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了?于是他们就起身就走了。
这时,员外看着他们远走,又说了一句话。“哎呀,不该走的又走了。”,这时候,边上的其他宾客听到了,那他们又会怎么想呢?肯定会想:奥,那我们是该走的。这些宾客就起身走了。
员外看着那些走了的宾客又留了一句话说:“该留的没留下。”这时候,大家估计都能猜到结果是什么了吧?
分析
你会发现,他讲的每句话从他的角度来讲都应该是对的。但是,我们都可以看到,对于留下的宾客来说,以他们的角度看,他们的感受是跟员外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今天要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导致我们在听别人话时会有不愉快的感觉,怎么样的说话才能让人感觉更舒服,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关键所在。
这个关键就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在哪里?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个员外的焦点就在他所关注的这个点上。当他的焦点只放在他所关注的点上时,他就看不到更广阔的信息,人和世界,所以他就理解不到宾客为什么离开了,因为他只在自己所关注的点上。
原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我们语言的背后是有一些原理在作怪的。首先,我让大家来看张图,你看这张图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
当你打开这张图片的时候,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叶子?天空?信纸?还是那个祼女?那我们来看看我们大脑是如何运作的?我们是如何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我们是如何来加工外部信息的?为什么我们的语言会伤害到别人,甚至伤害到自己。请看下图。
原理一:认知的世界。
我们是通过五观:视觉、听觉、感觉、嗅觉、味觉来感知世界的,其中听觉和视觉是接收信息量最大的。这些信息都会输送到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加工设备-大脑,大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器官,它虽然只占人体2%的质量,但往往对我们的能耗是最大的。
为什么说大脑是对我们的能耗最大的呢?是因为大脑里面有很多的加工设备,这些加工设备会通过我们五观感知的信息来进行加工。这些加工设备有什么呢?它们是信念,价值观、规则和经验,而这些,是我们之前就已经在生活当中确立了的。他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他们是我们所相信的东西。就是这些东西,推导我们来认知这个世界,它们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一个画像-价值观。
大家可以来看,由于加工设备的不同,会最终导致我们价值观迥然不同。所以说为什么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存在,就是这个原因。你要相信,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个真实客观的世界,而是我们大脑加工出来的世界。
这里有个矛盾所在,我们往往会把我们大脑加工出来的世界当成世界的全部,在这时,我们的语言架构就会不一样,就像上面的那个员外一样。他只关注于他的世界,并把自己的世界当成世界的全部,没有关注到他人的世界,这时的语言架构就会出问题了。
既然我们知道人是这样去认知世界的,那么如果我们能去拓展他的世界的话。也许我们就能够看到更多,发现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所以语言的魔力在于能够通过你的语言的改善去帮助他人去发现更多的可能,去转换他们的情绪从而去改善他们的世界。
原理二:改善的认知。
大家可以来看一看这张图片,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改善人的信念、价值和认知系统,我们就能够帮助到他人去开拓他们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动能,转化他们的情绪从而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所以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我们应用什么样的架构去帮助改善他们的认知。
大家可以看到图片中有个框,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个框而束缚了我们的世界。有些人的框壁比较厚,你会发现,他自己把他自己禁锢在一个小的世界里面,甚至你用外面的石头去砸它,他都很难破。但是,你也会发现,有些人的框是具有很大的弹性的,它总是能够很轻易地接纳到更多更新鲜的世界,我们语言的目的在于去破框。
那么我们如何来破框呢?下面来教大家几个方法。
心理框架之换框法
图片中出现了一个专业名词,叫做心理框架。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框架,当我们越关注一个小的框架的时候,那我们就很难从这个框架中走出来,去找到更多的资源和方法。但我们可以通过换框来解决,那下面我们来看看有什么框架。
你在生活中会发现,有一种语言模式是我们不太喜欢的。他们可能是:“你某某方面是很好的,但是怎样怎样。”我们来看这句话,当你听到前半句的时候,你可能会尾巴都翘上天了。但是下半句,就会使你的能量忽剧下降。
“但是”这个词是个能量转换器,为什么“但是”是能量转换器呢?我们来举个例子。
“今天天气很好,但是明天会下雨。”你听这句话的时候,它的焦点是放在哪里呢?
那么我们再来听另一句“今天天气很好,同时明天会下雨”,当你听完这句话的时候,我们想把它的聚焦点放在哪里呢?
我们再来听一下下一句话“今天天气很好,虽然明天会下雨。”
当你听完这三句话的时候,你去感受一下,这三句话各自的框架在哪里?哪句话会让我们觉得,会产生出焦虑,担心的情绪。哪句话会让我们去想当下,去做好我们眼前的事情,你呢?你的思考是什么。
人和动物唯一的不同是在于人的大脑皮层,而我们的大脑皮层会因为我们外部的刺激发生内在加工的变化,创造出不同的世界,所以我们的语言架构就决定了我们会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怎样去帮助一个人去开拓他的世界呢?这就需要换框。
我们的换框法有两种,首先是时间框架法。
最近老是听到有人说:“现在的经济不行啊,这日子怎么过啊?”这时候你可以让他从时间框架下来看一看。比如,从这三十年的发展来看,从中共建党政府的六七十年时间来看一看。再发展到一个大的空间,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从100年的发展史来看。当你看完这样的一个发展历程和规律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时间,每一个世界,它都有它独特的问题所在,同样,也有更多的机会,所以当一个人以这样的视角来看,他所面临的挑战就都不是挑战了,就更有底气了。
下面介绍一个换框法,叫做“就像框架法”
互联网时代有一个非常新的名词,叫做“场景革命”。也就是说你想去更好地跟这个人建立链接,去服务于他,去创造这些商业价值,那你一定要去感知到它的场景,在它场景里面去感受和思考,这就是我们要谈到的就像框架。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你要搞定一个客户,那么你肯定要想,如果我是那个客户,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换位思考。在她所感知的场景里面,感知他能感知到的东西。
我们今天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叫做“框架”。所有束缚我们的都是因为我们的框架,我们可以通过自我的对话,用我们激发性的语言改善我们自己的世界,去改善他人的世界,让我们能发现更多的可能。
很有效的一句话,你跟他人的交流的目的是能更有效地影响到他,支持到他,帮助到他,而不是一味地去发泄你的情绪。那如何才能真正地帮助到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去拓展他的框架,那到底还有哪些拓展框架的方法和技巧,我们之后再来探讨,例如结果框架、未来框架。
最后希望我们能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拓展我们的世界,发现更多的可能,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们继续创作!(识别二维码转账,直接打赏至作者账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