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18分钟,我的2018,你的2018将一去不复回。时间,这个变量,看起来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同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对时间这个变量确实想之太少,本没有那么透彻,即使大多数人都知道“时间管理矩阵”。相应的,我们的行为常常被错误的时间观所左右,或者说,我们很多人压根就没有时间观,时间像空气,被我们忙碌的生活和工作“忽略”掉了。但是时间观却是影响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不过它经常是”隐形人”!
来到年末的最后三个月,我越发对“时间”这个变量有些感触,一吐为快。
【绩效与时间】
当我们谈到”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绩效支持、绩效改进、绩效技术”(对于他们的区分,不是本文章的焦点,读者朋友自行查阅)时,我们不得不想到使用它们之前需要想清楚的一个关键问题“绩效是如何发生的?“。按照MBO的理论以及企业现实,我们一般都是从战略目标开始筹划绩效。其实,从本质上看,战略目标,特别是财务指标,通常都是我们对未来预期结果的体现。为了实现这个结果,我们构思、策划和设计各种”行动“,管理上叫举措或解决方案,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当我们把举措放到时间这个变量(任何举措一般都需要时间来运作)里实施,预期的结果未必一定达成。why?这是因为从”绩效发生原理“来看,其结构具有复杂性特征,多因性(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个体因素)、多维性(多因下还有其子因素)、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会变化,进而影响绩效产出)是复杂特征的三个主要原因。
每一个专业人士,汇报或开会时,都用逻辑链条或过往实践来解释他们“行动”举措的合理性(这很大程度来源于对高管多着眼于”价值和实现逻辑“的应对反应),但是否最终一定指向预期的结果,这其实是不确定的。绩效发生是一个系统作用的结果,绝不是几个变量因素简单的整合或叠加,有其“复杂性”机制!绩效发生的过程更像一个“黑匣子”。
成功人士在回顾他们的成功事件时,总结提炼的要素并不总是能抓住核心!比如华为的成功来自哪个关键“行动”的投入,有人说法是“分赃”(知识分子的激励体系)因素,有人说法是“科技人才红利”(华为的全锅端人才战略),有人说是“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和有效”(其管理咨询的投入是中国首位)因素,有人说”研发投入和专利红利“因素。我认为以上观点都对,如果放到不同企业发展周期的管理焦点去考量就更对了。京东的有效绩效行动就更有歧义,我的看法是“持续的IT系统大投入“是其最核心”行动举措“,如果留心刘强东的发家史,就不难看出。
在我的研究《个体绩效发生原理》这个概念图里,人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来拔高出来,生活经验和常识告诉我们“人是绩效的中心”——因为人是绩效体系里最核心的变量(环境是最具影响力的变量,它的影响相对缓慢,且并不总是发生作用)。福特说,”我要的是一只手,却来了一个人“,就是说人的不确定性因素。虽说人工智能能代替人类的工作,但是那仅限于流程型工作,对于亲和、创新和管理型工作,人类至少暂时一段时间无法替代,恰好是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人依然是绩效的中心,而这些只有通过时间才可以看到,才可以发生。
从绩效发生原理来说,“时间”是人的最核心属性变量,是绩效管理体系中”中心的中心“,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说的也是类似道理——不但河水是动态的,人也是动态的——他(她)的情绪、能力、动力(意愿)、掌握的资源、空间(上级授权给他的自由度),都会影响他的决策(构想)和实施关键举措。很简单的道理——事是人干的,人不可能一直保持足够的动力和能力。这就像我不开公共号一样,我不觉得我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分享,十年给同一批人,同等感觉的能量?我的学员也会成长的!!从长期看,人的动力(职业倦怠感、生活或工作的平衡等)和人的能力(彼得原理)一定会下降或波动。
今天组织所有的管理环境(ITS)的干预手段(管理控制、文化管理、人力管理、结构调整、激励机制等)都是在做一件事,保持“绩效各因素的稳定结构”,就是期望从个体到群体的“稳定绩效产出”,这是相当难的事情,从组织变革的视角看,尤为如此。如果没有前瞻性,很多公司的管理就是“补丁式管理‘,这会带来另一个副作用”低效、冗余、冲突“。
另外一些新兴的管理技术,一样是保持”绩效各因素的稳定结构“。比如,敏捷技术的出现,就是因为在项目实施的时间变量里,客户认知的发展带来需求无限膨胀,进而导致开发成本提高和周期无限超期而产生的。敏捷的本意不是快,敏捷的本意是不断确定,形成契约,约束客户的无限膨胀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迭代!另外流行于制造业的现场管理,也是跟时间变量有关,在”时点“这个时刻解决问题总过好过去了很久,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当解决问题的时候,问题本身有可能在发展和变化(时间变量的影响)。
时间还是举措的过程变量(统计学叫中介变量)。多个举措(多重中介变量)指向一个或多个绩效目标时,你不得不忽视一个重要变量,时间(周期)。它也许在绩效计划里不那么显眼,但优秀的领导力里一定有一项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但是它的内容绝不是市面上的口水时间管理课那么简单(理论过于简单)或复杂(工具过于复杂)。
当我们着眼于组织绩效和时间的关系时,其实,我们在考虑的是未来。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考虑未来的事情,因为未来来得太快了“。应对未来,有三个办法:随机应变、预测、把握确定性。
司马懿的儿子问司马懿,他和诸葛亮谁厉害。司马懿说“你等要记住,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也!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随机应变是中国智慧的体现,但很难学。
吴晓波昨天的珠海跨年年会又开始预测了,链接下面有网友评论,“去年预测的不准啊”。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层次不穷,真的很难预测。
那只剩最后一个招数了——把握确定性。 2019年更多的不是把握外界不确定性,而是,抓住自我确定性因素,从个体绩效尤其如此。
从“时间变量”这个角度去思考组织绩效的生成过程,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性。它在工作层面对我们的启发是更多关注时间变量带来的“周期(产品周期变短)、缩短(企业的寿命在缩短,争夺用户的时间窗口在缩短)、速度(速度和适应总是呈现反比的关系)、节奏(结构主义看节奏,就是一种调节机制,就如企业管理措施的反馈机制,属于自我修复的一种机制)、未来(站在现在看未来,还是站在未来看现在)、变化(时间永远在分叉,通往无数的未来,这其实是选择和决策)“等因素,无论是理解组织绩效问题,还是解决组织绩效问题,都会变得相对容易。
把握确定——把握时间——把握人——把握绩效发生,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把握关键的关键的关键,就是把握绩效!
用一段格言作为我这篇小文的结尾吧。
时间是最难定义又充满悖论的东西。过去已经流逝,未来还没有到来,而当下,当我们试图去定义它时,它已经悄悄变成过去的一部分,就像闪电的光芒,在那短短一刹那存在、消逝。
——库马斯 1967
2018.12.31~ 2019.1.1写于北京百望山下
*注解:“悖论”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指,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比如,我们对时间的态度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我们自己却很少意识到这一点。
【作者简介】
王泽一,人称“壹哥”!
学习发展LD / 组织发展OD / 职业发展 CD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致力于行动学习、教练技术、引导技术、问题解决的融合,培训界首次提出”融合式学习“
已出版《竞争拐点》、《从培训新手到培训专家》,即将出版《沟通的五重世界》
具备业务敏感度、科班的视野、野路子招数的培训界“解决问题型经理人”
(个人微信,如加,请按照“姓名+职业+城市+公司”格式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