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7年1月7号,92年出生的人,过了2016,没想到一转眼,25岁就大驾光临了。
25岁的我,比24岁多了太多焦虑与紧张感。望向茫茫职场,看到同龄人中有大牛在做着自己想都未曾想过的事,再回到身边环境,看着自己,25岁的我,在心里狠狠对自己发出鄙视,从前的5年,你对不起自己,你欠下太多。
有句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正如我现在的状态,我害怕与公司领导级人物坐在一起开会,或是偶尔聊天,因为肚子里没料,个人眼界太窄,即便是同一个议题,我有时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每次和他们在一起谈话,我的每一分每一秒大脑都在高速运作,企图去消化那些我新见识的干货,去搜索那些我不懂的答案。
也偏偏正是这样,我珍惜每一次与这些大佬们谈话的机会,我认真听他们的内容,在大脑中分辨着新事物,分辨着哪些是我可以谈话结束后立刻去探究的东西。我也很庆幸,自己有一个很厉害在新知路上不断探索的老板。也是在和老板去广州出差,有幸见到更大牛的人物的这次历练,让我跟老板学到一个新习惯——跟大佬们对话时手机悄悄开着录音,回去后把有用的东西再进行二次消化学习。
现在我也习惯听一些手机应用的音频,才恍然意识到这些大佬们说话字字如金,在手机应用里,那些大佬演讲和评论的音频无论从市场价值和内容价值来看,都是极有分量的,比如罗胖的2016跨年演讲《时间的礼物》,吸引了商界像万科腾讯这些企业的高管们注目,它的价值可见一斑。还算幸运,我跟上了这趟末班车,通过听我认为牛的那些大佬们的说话,去给自己打开了一道学习的新出口。此刻,真的可以对自己说一句“亡羊补牢,十年不晚”。
回归到现在的办公室状态,我一直知道这不是我心里认定的职场。当从一个优秀的运作模式到一个不成系统鱼龙混杂的运作模式中,如果深陷其中,则如同深陷泥沼。我时常提醒自己,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于是,上班时保持着自觉自醒,最基本的就是好好完成自己的工作,对得起所拿的这份工资,看到看不惯的事,就当成反面教材,用来检举自己,提醒自己注意经常“洗澡治病,保持干净”。工作上的事,除了我唯一的师傅的指引,其余的,靠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去闯了。下班后的光阴,才是我能够尽早弥补不足,取得进步的另一个时间与空间。
我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当你有一天终于要离开这座落后的城市,去到一个大城市时,你有没有能力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有没有能力让自己过得比现在更好?
答案是否定的,从低处说,我还有一些技能需要提升,从高处看,我对世界了解太少,思维认知还未打开,从现实看,我从一个小城市里的环境出去,而且公司经营业务还那么地与商业相距甚远。于是,我变得很焦虑,一方面,我不足的太多了,需要提升的太多了;另一方面,现实的环境让我无法从中获取资源去开放维度,去拿到现成的东西学习,因此只能在线上、网络搜索一线的资源,寻找符合我需求的东西,先甄别,后学习,甚至权当一次试错。这条路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我,就是那匹过河的马。
所以,站在25岁的人生路口,我偶尔想对过去的自己说,如果当初你没有那么懒,我今天或许就懂得多一些,如果当初你早点了解自己,我就不会再来弥补本该属于你的那些自我认知的遗留作业。然而,我当然也知道这些都是没用的,旧时光即便能回来一次,或许过去的我依旧是过去那样。
于是,站在25岁的人生路口,我会对过去的自己说:所有当初由你的懒惰和错误生的茧,现在在一步又一步磨着我前进的双脚,但是,这些茧却是我成长路上的陪伴,我要用每一步前进的力量去把这些茧磨平,把它们融合进我的身体里,让它们在我的血液里为我的前进灌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