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可关注差异产生的要素不同,有以下四大经典理论: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各国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斯密认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结果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两个国家的相对生产成本,认为只要两国之间存在成本上的差异,贸易仍会发生,使得双方获益。

赫克歇尔和俄林,要素禀赋理论:比较接近斯密理论,认为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的差异。

克鲁格曼,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生产规模需要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规模效益。

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取决于本国的总体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产品的竞争力以及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各国政府的政策限制。国际贸易进出口受不同因素影响。

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和限制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对进口的干预手段: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对出口的干预: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

贸易必然带来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有:收益率高的地方流动,汇率变动造成的资本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的资本流动,规避风险造成的流动,其他因素:投机、规避贸易保护、国际分工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