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去散散步或者跑跑步已经成为我的一个爱好了,走路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或有趣或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
前两天我在散步的时候,遇到的一对母子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经过的时候,男孩正在踢足球,妈妈正在一旁坐着。男孩可能是踢的太入迷了,不小心就从球场踢到了跑道上。妈妈见状到,“儿子,你往回踢哦,你在跑道踢会影响别人跑步,跑着步停下来会很难受的哦。”
我不自觉的放慢了脚步,心里涌上一股暖流。这位妈妈,她的语气像是一种在和儿子商量的语气,完全没有命令孩子的意思。孩子听到之后也自觉的回到了球场上踢球。
后来妈妈又对孩子说,“儿子,妈妈建议你踢着球绕一圈”。孩子没有,还是自顾自的踢着球。妈妈也没有继续说,而是做在一旁默默看着孩子玩。
这位妈妈自始自终都在用一种商量的和蔼的语气和孩子对话,没有一种你必须必须要干嘛干嘛的语气。我想这位孩子将来长大了也会是一位温和的人吧!因为她的妈妈从小就给他树立要平等待人和尊重人的榜样。
反观一些父母,当孩子做了一点错事就大声责备。全然不顾孩子的情绪与接受的能力。说话时命令孩子要怎么怎么做。是的,每个父母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但我想有时候换一种沟通的方式会不会好点呢?
有人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而父母就是作画的人。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父母脾气暴躁,很难能培养出性格温和的孩子。试想,孩子从小就在那种父母一有点不顺心的事就大声嚷嚷,甚至不惜破口大骂的环境下长大,他性格怎么会温和呢?
这又让我想起了上心理课时,老师和我们提到的一个例子。
老师说,她曾经有一位咨询者说他的孩子最近老讲脏话。父亲一脸茫然的向我们的老师说到。老师和他和他交谈的过程中发现,短短几分钟,那位父亲不知不觉中已经说了很多次脏话了。我想你一定知道了孩子是和谁学的了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以,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子,父母就应当用什么对待孩子。
请您说话时:
多些商量的语气,少些命令的姿态。
多些温和的语气,少些暴躁的情绪。
多些文明的用语,少些不雅的词汇。
最后,愿您的孩子能做一个外表满是温和,心中装着的是热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