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两个人的救赎——爱和反省,才是治愈伤痛最好的良药

“重新养育着一些东西的感觉,真好!”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书中的女主人公莫琳由衷地感慨到。

在她和丈夫哈罗德一起经历了丧子之痛的20年里,夫妻俩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分房而居,几乎没有交流,感情疏离淡漠,莫琳曾经以为俩人就这样渐行渐远地潦度余生了,谁知道,丈夫哈罗德收到一封远方的来信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信是哈罗德多年前的同事兼挚友奎妮写来的,她患了癌症住在几百英里之外的疗养院里,临终前跟哈罗德告别。哈罗德百感交集给奎妮回了一封简短的信,在寄信的途中,他改变主意,决定徒步去看奎妮。

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六百多英里的旅程,也是他和莫琳穿越时光的另一场内心之旅。

65岁的哈罗德.弗莱,在啤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他跟妻子莫琳住在英国乡下,过着平淡但不失有情趣的生活。可当他们的独子戴维自杀离世后,哈罗德和莫琳经历了些什么呢?

一、冷暴力   

莫琳把自己的心完全关闭了,她将自己的衣服搬到客房,跟哈罗德分居。他们会错开上厕所的时间,她会在几个房间穿来穿去,忙着帮戴维的房间拖地、消毒、杀菌,无视哈罗德的存在。

哪怕哈罗德想跟她寒暄,话还没说完,就被她以“这是不可能的事”来粗暴打断,久而久之,他们连沟通、吵闹、目光交流,都没了。

二、迁怒

在儿子自杀后,她号叫着对他说:“都是你,一切都是你。如果不是你,什么都会好好的。你还是男人吗?”哈罗德听到这种指控,除了内心刺痛,无力辩解。

三、懦弱

很多次,哈罗德都想跟莫琳和解,想去推开客房的门,但手触到门把手,他就退缩了,他觉得莫琳是不可能原谅他的,那就让她继续去仇恨他吧。

四、自卑

哈罗德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6岁的时候,母亲扔下他离家出走,父亲对他不管不顾,勉强供他读书到16岁,扔给他一件旧西服一个行李箱,就把他轰出家门自谋生路了。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然后娶妻生子,赡养家庭。童年时代的结束让他如释重负。虽然他做了所有父亲没有完成的事——找到工作、娶妻生子、赡养家庭。

但童年的阴影其实一路跟着他,如影随形。他的父母先后抛弃了他,他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父母也从不教他怎么去爱,甚至不教他怎么去表达。

他对待唯一的儿子戴维也是如此,他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从不懂得如何去赞美儿子,给儿子支持和鼓励。为此,他是深深自卑的。

故事进行到这,仿佛陷入了僵局,感觉他们夫妻俩就要这么冷漠疏离地度过余生了……那么,他们各自做了哪些“破冰”的努力呢?让我们接下来继续关注。

一、回忆以前的甜蜜时光

初次相见时,莫琳就被哈罗德特立独行的舞姿所吸引,而哈罗德也一改沉默寡言的个性大胆地向莫琳走过来,两人相谈甚欢。

为了筹备婚礼,买下婚房,哈罗德身兼数职,拼命赚钱,两人还苦中作乐地在加班时抽空约会。

结婚后,,园艺是莫琳的兴趣,小花园里曾经开满花,结满果。她每天下厨,以发掘新口味让全家人一起大快朵颐。吃完饭两人坐在小院子里喝啤酒,聊天,仰望星空,感觉比参加任何沙龙都要有趣。

二、双方的自我反省

关于莫琳的:

在哈罗德外出探望友人奎妮的将近3个月的时间里,莫琳在家里不断地反省自己,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回忆,她终于肯承认,哈罗德是个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丈夫、父亲,他对家庭的付出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不善于表达,也还没学会如何跟儿子沟通、相处,但他的确是努力过的。

戴维死后,她从未反省过儿子的自杀她也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儿子考上了著名的剑桥大学,夫妻俩都倍感光荣。儿子毕业后窝在家不出去找工作,她都以各种理由来为儿子开脱,哈罗德曾提醒过她儿子的异常表现,都被她搪塞过去了。

关于哈罗德的:

诚然,父母没有教会他如何去爱,如何去表达,但他应该更能体会儿子从小多么渴望得到他的赞扬和肯定,多想听到他说一声:“儿子,爸爸很爱你!你非常棒!爸爸以你为荣!”他回避和儿子沟通,以至于儿子也不愿意跟他说话,连说个笑话想取悦儿子都被冷嘲热讽。他总期盼着儿子快点长大,总觉得长大了懂事了,就愿意跟他沟通了。可是,儿子以自杀来永远拒绝了他的期待靠近……

三、放下

夫妻俩终于肯正视一个现实:儿子离开了!永远离开不再回来了!而生活还要继续……

莫琳不再假装儿子还活着,每天跟幻想中的儿子对话,然后忙忙碌碌地去帮儿子收拾房间,她终于意识到,生命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她的丈夫哈罗德,他外出的这段时间里,她每天都在想念她,没有了他,她才是真的一无所有。

在旅途中,哈罗德也放下了对父母曾经的怨念,放下了对儿子的所有亏欠。他明白,只有和莫琳好好的生活,才是对一切过往的真正告别。

四、勇气

莫琳大胆地踏出家门,出去寻找哈罗德,她要当面告诉他:她爱他!想念他!今后的生活都不能再没有他。还告诉哈罗德,自己的衣物已经从客房搬回主卧了,她要像以前一样,躺在哈罗德的臂弯里安然入睡。

见到来找他的莫琳时,哈罗德敞开心扉:“一路上我记起了很多东西,很多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忘了的回忆。有戴维的,还有你和我的。我甚至记起了我母亲。有些回忆很不容易,但大部分都很美。我很害怕。我怕有一天我把它们永远丢了。”他的声音轻轻颤抖着,但还是勇敢地吸了一口气,告诉莫琳他记忆中所有关于他们的美好回忆。

他们相互检讨自责,也相互安慰开导。虽然儿子的离开将他们生生切开了,像一把刀子将水果切成两半,分别丢进黑暗里,但余生莫琳不会再去责怪哈罗德,她会一直站在他身边,无论他留下还是离开,她依然跟着。

莫琳还告诉他,如果他们不能打开心扉,不能接受无法理解的东西,那生活真的失去希望了。他们的路已经连在一起,心底里某个很深的地方,也暖过来了。

著名台湾作家罗兰曾说过:“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面对不幸和伤痛,我们需要更多的爱和理解,反省和重新开始的勇气,才能彻底地放下和治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