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列出柳宗元的几个特点,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内容描述的人是谁吗?明确柳宗元。简单复习文本的写作顺序。让学生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停顿和字音。
用多媒体展示并提问,引导同学们回忆文本的作者和文本内容的写作顺序。
认真阅读教师给出的内容并且回答问题。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巩固知识。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分析文本
1.首先,同学们自由诵读文本,思考“记”是什么。明确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人、事、物和写景来抒发感情和见解。观察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分小组讨论。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文本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带领同学们分析和理解。
诵读文本,在诵读和讨论中找出文本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在教师讲解时记录重点和难点。
诵读和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提问:发现小潭部分出现了哪些词类活用现象?明确“西”名词作状语,“鸣”动词使动用法,“乐”动词意动用法。
3.提问:描写潭中景物部分出现了哪些词类活用想象?明确“近”形容词作动词,“许”形容词作量词,“空”名词作状语,“下”名词作状语。
4.提问:描写小潭源流的句子出现哪些词类活用?明确“西南”名词作状语,“斗”、“蛇”、“犬牙”名词作状语。
5.描写潭中气氛的句子出现哪些词类活用?明确“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6.描写同游之人的句子出现哪些词类活用?明确“隶”名词作动词。
三、总结文本
总结文本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巩固所学的知识。再读课文,提出问题: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矛盾吗,该如何理解?明确不矛盾,自然之乐,内心之忧。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总结文本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盗铃同学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补充记录缺漏的内容,积极思考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引导同学思考,加深同学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小石潭最喜欢的一两处景色,发挥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认真批阅作业。
认真完成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