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做决策时要从观点的可信度出发
“可信度加权的决策”:与能力较弱的决策者相比,要对那些能力更强的决策者的观点赋予更大的权重,给予更多的重视。
最具有可信度的观点来自:(1)多次成功地解决了相关问题的人;(2)能够有逻辑地解释结论背后因果关系的人。
当基于可信度加权的观点能够正确实施并保持下去,就形成了最公平、最有效的决策系统。
可信度加权的标准必须是客观且得到每个人信任的。在桥水,每个人观点的可信度都被记录在案并接受系统性评估,使用类似棒球卡和集点器的工具,及时记录和评估其工作经历和业绩。
5.1 采用创意择优,需要你了解每个人观点的长处
对所有的观点都应当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待,尽管要与观点表述人的经验、过去业绩适当联系起来。
a.如果你自己无法成功完成某件事,就不要想着指导别人该如何完成。
b.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通常不是什么好点子。
5.2 关注可信度最高、与你观点不一致的人,尽量理解其推理过程
以开放的心态,与虽不赞成你的观点但具有可信度的人对话,是接受教育、提升决策正确性的最迅捷的方法。
a.要分析人们的可信度,以评价其观点正确的可能性。
必须加强辨别能力。你的生活质量将取决于你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所做决策的质量。做出正确决策的最佳途径,就是与其他更博学的人沟通互动。所以,你要明辨以什么人的意见为评判标准,并且不断提升辨别能力。
b.较可信的观点很可能出自以下两种人:(1)至少曾经三次成功解决过相关问题;(2)对所得结论的因果关系分析很有道理。
c.若某人并无经验,但其所讲道理似乎符合逻辑且可经受压力测试,则一定要试一试。
d.要更关注发言人的推理过程,而非其结论。
e.没经验的人也不乏好点子,有时远远胜过有经验的人。因为出主意的人如果经验丰富,就容易被限制在过去的套路里面。
f.每个人都应在表达观点时信心满满。
5.3 考虑好你要扮演老师、学生、同事中的哪个角色……
根据对事物的理解,你要在处事果断和心态开放之间做好平衡。
要比较一下,与你存在分歧的人是否比你更具有可信度。
如果你的可信度较低,你就更要像个学生一样虚心求教,保持开放心态,以问问题为主,以便了解经验更丰富的人所讲的逻辑。
如果你的可信度较高,你的角色更像老师,要以阐述观点和回答问题为主。
如果你们二者的可信度在伯仲之间,你应当平等、理性地进行交流。
如果对谁更具有可信度存在争议,要理性地进行判断。
在任何情况下,要能换位思考,通过对方的眼睛看问题,从而了解事实。任何一方都要记住,辩论的目的是找到出事实真相,而不是为了证明谁是谁非,每个人都应当有意愿基于逻辑和证据而转变想法。
a.学生理解老师比老师理解学生更重要,尽管二者都重要。
b.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责任尽力了解重要的事情,还必须保持谦逊和非常开放的心态。
5.4 要了解人们提出意见的过程和逻辑
任何一个观点都由两个东西构成:数据以及你对数据的处理或推理逻辑。当听到有人说“我相信X”时,要问他们:你们用的是什么数据?你们基于什么逻辑得出的结论?
a.无论你向谁提问,对方一般都会提供“答案”,所以要仔细考虑要向谁提问。如果有人问你一个问题,你要首先想想你自己是否合适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自己回答的可信度不强,就不应该对此发表意见,更不要与人分享你的观点。
b.让每个人都可肆意评论其他人的观点,此举低效且浪费时间。
c.提防以“我以为……”为开头的发言。因为如果仅仅是“以为”,就不一定是事实。
d.系统梳理员工的工作记录,评估其发言的可信度。
5.5 处理分歧务必高效
5.6 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去设法了解重要的事情
在各种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如下情形:你可以选择去要求那些与你观点不一致的人逐渐消除分歧,直至你们达成一致;或者也可以追随对方的观点,即便其想法并不合理。
作者建议,如果存在分歧的问题很重要,就采纳前一种方法;如果不太重要,就采纳后一种方法。
每个人都应该随时随地提问,并记住自己有义务在相应讨论中保持开放心态。把你们的辩论记录下来,以便万一你们无法达成共识或弄清情况,可以把意见发给别人供决策参考。
a.沟通是为了获得最佳回应,故应与最相关的人沟通。与沟通对象的最相关的人是你的经理、顶头上司,以及各方认可的专家。
b.以教育或促成共识为目的的沟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最佳答案,故应让更多的人参与。
c.要认识到你没有必要凡事都做出判断。考虑一下每个人的职责(及其可信度)、你对问题的了解,以及你自己的可信度。不要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事情表态。
5.7 要更关注决策机制是否公允,而非是否如你自己所愿
当决策机制持续得到妥善管理,且建立在客观标准上,让创意择优发挥作用就比博得任何成员欢心更为重要,即便那个成员是你自己。
每日一句
辩论的目的是找到出事实真相,而不是为了证明谁是谁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