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农历七月初三,二十六岁的青春之旅画上句号。在百岁人生里,可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习惯在生日的这一天,敞开心扉地跟自己来一场心灵上的真诚沟通。讲述过去一年所走过的路程,所见过的风景和所感受的心情。看看这一年来的成长和进步,然后编织一段长文,与每位亲密好友分享,算是聚少离多的日子里的一句深沉问候。岁月,无论峥嵘,无论苦痛,我愿一直温柔,平静而骄傲的走下去。
这一年来,遇到了许多未曾经历过的突发事件,学习上,生活上,大祸未至,小事却不断。最苦莫过于学习上的苦恼曾泛滥成灾,处在过程中真觉得这些都是生活中冷不伶仃冒出来的槛儿。可每回事情,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再去探究它当时恼人的“罪证”,发现那不过是百态生活中的一个剪影罢了。回头想想,当时处在困苦中的心情仿佛被蒙上了一层雾,让人不自觉地拿放大镜去看世界,即便是微小的烦恼也会被放大好多倍,无病呻吟竟能上升到要死要活的地步。
回顾这一年的改变,较为明显的感官变化有那么几项:体重下降至80斤,接近排骨精的身材。得益于南京养人的气候,脸上毛孔没有肆无忌惮地继续扩张,反倒细腻了不少,皮肤也相较之前更白了点,可惜人没长高。视力下降了0.5,但平视世界也无须带上眼镜。纵使卧看百卷书,躺观千遍剧情,永远亮琤琤的双眼,也是目前我最拿的出手也最引以为豪的地方;穿着偏向于知性的长裙演变;钱没攒到,都流进了别人的兜里;课外读物里,长篇小说少看了,更钟情于文摘,科学,天文类读物。
有时会想,人要是能以数据式的指标记录自己的点滴改变,那么人就能清晰地评析自己的变化,也能轻松地管理自己了。可人生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是以简单地科学眼光去评价,得出的生怕是生硬而片面的结论。谁曾想,当年摆水果摊的杜月笙,竟能成为“三百年帮会第一人”。谁又会预料到,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的马云,会成为叱咤风云的世界商界领军人物。小人物实现大梦想的故事有一股强大的魔力吸引渴望功成名就的灵魂跃跃欲试。正因为人生有无限种可能性,梦想才有了激励人心的力量。想到梦想,有谁能不血脉愤张,蠢蠢欲动呢?又或者,在梦想清单一个个实现的过程中,谁会不觉得卓有成就呢?只是财富和名望本是理想追求过程中附带产生的自然结果,有时却本末倒置的把它们当成目的了。
学习
2018年,我成为南京理工大学的数学博士。在一所理工科的学校,拿着勉强能维持生活的补贴,从事着费脑的科研学习,面对头上多出的几顶帽子,“女博士”,“第三种人类”,“灭绝师太”,我并不感到无助和迷茫,既然已选择,就走好选择的路。我不会去计较太多,我也不该去计较太多。都说没有考不上的博士,只有毕不了业的博士。异于硕士的无论文毕业要求,博士毕业至少两篇外文论文,否则延期毕业。这样,就硬生生地增添了许多焦虑,但既然已选择坐上这冷板凳,纵使咬牙切齿,老泪纵横也要坐到底。
现阶段最真实地一天写照是一天都在不停的看论文,报告论文。温情点说是“南理好友如相问,就说我在看论文”,悲剧点说是“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看论文”,壮烈地说法则是“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再来看论文”哪!每当听到论文,第一反应便是想狠狠地抽出万把利剑,把不开窍,窝囊的头脑细胞一个个批成两半。在以“论文论英雄,文多也是过,无文也是过”的现代科研文化里,女人常常被当做男人来用,男人则被当成畜生来使唤,面对女博士越来越高的发际线和男博士几近地中海式的脑型,重脑力的学习,没有艰苦卓绝的悲壮,只有冷暖自知的孤苦。
博士,作为半个学生,半个社会人,拿着地球人的补贴,干着火星人的活,读着可能毕不了业的书。有时候会想,我内心一度一直在坚持着什么。后来在深夜失眠的顿悟中我明白了一个理:有种力量一直在支撑着我,骨子里的自强韧性也注定让我走上这条不归路。
人天生有种惰性,总想着吃最少的苦,走最短的路,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有时候就是得逼自己一把,逼自己走向举步维艰的境地,看看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来打破现实的束缚,有多大的能耐能遇事不怕事更能忍,在绮丽的大都市里,乌怏怏的人群中有太多疲惫而不甘的眼神,曾经那么的踌躇满志,现如今只剩下一串串长长的叹息。一段段关于梦想和兵荒马乱乱碰撞的故事阐述了一个生存法则:人的强大不在于他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
念叨于当时出发的理由,进入科研这个领域,就注定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导师刘boss,具有敏锐的数学头脑,时常会说教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对待科研,细致,严谨,容不下一丝马虎,对科研刨根问底。是至今为止见过对学问最为执着,也是最为钦佩的一位长者,师者。每年如一日,雷打不动,早八晚六,双休,节假日亦然,坐在办公室的椅凳上批改论文。目前,我在门下的身份,被标榜为同门里的大师姐外加小师妹,恢复其原话说是,作为他“熊猫级别的重点保护对象”,自然而然要比别人吃更多的苦。课上,时常被问道对知识点是否理解,若答曰理解,好,上去讲一遍。若答曰不懂,嗯,师兄再讲一遍,我的理解程度目前成为课上进度的主要制约因素。这份受宠若惊的“溺爱”,让我如猴头身压五指山,气喘不到一处,对于假期出现的挑灯熬夜也是常有的事。照刘boss的原话说是,放假就当陪徒儿玩,徒儿们不瘦几斤,脱掉几层皮说明没有用功。虽说严厉,然而在他的鞭策下,也让我收获了自主学习,刨根问底的科研精神和细致严谨的思维模式。然而,知识,学无止境,跟导师学习不应当只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在这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人对待事物的一种积极态度和处事能力。但凡每一位身居高位,有所作为者,身上必定有着过人之处,学就当学成功者的一种处世态度。态度端正,自然遇事不惧。
生活
生命的意义除了工作上的加薪,还有另一部分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生活。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快速而便捷,与此同时,安静而悠闲的生活也被取而代之。不幸的人儿无时不刻在遭受风险,污蚀,和诱惑的侵扰,理想在房子,车子,票子的携裹中失去了纯色,随波逐流地沉沦。我无权苛责这个世界的畸形变化,更不会标榜自己的清高不凡,我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内心深处的那份纯净,知世故而不世故吧。
这一年,孤身一人闯入金陵古都,初入距离家乡2000公里的南京,看到的满眼都是新奇。带着一口标准正宗的夹壮普通话走遍四方,询问着各个好吃好玩的地,也曾闹过不少的笑话。初到学校,入住最新豪华版标准二人间酒店式的席梦思宿舍,心中窃喜无需去挤澡堂。学校图书馆,图书,设备齐全,大气而富有人性化,坐于其中,遨游书海,得到的更多的是内心的一种宁静和享受。平日里三点一线的生活倒也因此不嫌得枯燥而乏味。
身处美丽的校园,远离繁华的闹市,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没有霓虹闪烁的迷离,少了横流的物欲诱惑。于朴素之下,不甘于寂寞的年轻的心也能挖掘诸多丰富。横笛,听歌,游玩,课外书,成为我课余时间自娱自乐的“四法宝”。习惯临睡前听首歌,发觉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喜欢周末去游玩,夫子庙,中山陵,长江南京大桥,大教堂……。古香古色的南京城倒也让我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虽说南京归为南方,但对于极南之地的广西来说,南京算是北方了。这样,自然就有许多异同的生活习惯。初印象的南京,水果贼贵,平地里肆无忌惮,无边无际地大口啃果的我,在南京不敢再奢望;惊讶于当地人方言普通话的难度系数,虽说动用全身细胞去猜测谈话内容,但还是被反过来diss不会讲国语;食物口味偏重,面食居多,无米粉,导致馋得每次归来,都要先撸起袖子吃碗老友粉;地铁发达,交通便利,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景点美而多。
从南宁到南京,行走之中与这个世界的接触面越来越广,越发觉个人的微观渺小和世界的错综复杂。在千丝万缕的时空纬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实属不易。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常常令人困惑,人的一生,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去学习和掌握,也更需要增添更多无知无畏的勇气。有太多的道路可以选择,然而更需要的应该是专注于脚下。有太多的时间需要学会一个人去独处,审视内心的真实价值视觉。有时候在想,那些个“大家”该是经历了多么漫长而孤独的求索?
我也一直在思索的路上,这一年来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学会了独处,并且如何辩证地去看待问题,收敛了许多情感。做一个“安静细微的人,于角落里自在开放,默默悦人,却无需引起过分热闹的关注,保持独立而随意的品格,这就很好。”心中就是坚持这样的执念,淡定了态度,人就不会那么戾气,那么急躁。
然而,随性的生活确实让人心安,但是年轻人在重要的成长阶段,这种安稳舒适的生活会让人有种“温水煮青蛙”浑然不觉的危险。年轻人需要沉着冷静,更需要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倔强,不屈服,不安享,更不容易满足的生活状态,我要选择一种生活姿态,让自己活得无可取代。
梦想
“年轻的心,是飞在天空的鸟,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如何甘心被一个笼子困住了翅膀?”
处在高节奏的社会里,当不确定明天和灾祸哪个先来临时,活在当下无疑是最重要的。在这个时代,人是越活越年轻了,但心态却越发的老化,为莫名的忧虑惶惶不可终日。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却不断在流失。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带着“再不疯狂就老了”的顾虑,三十几岁的中年人染上“再不疯狂就真的老了”的恐惧,大家中了邪似的拼了命的去追求形式上的“疯狂”。结果整个社会也跟着疯狂了。其实,我们最先衰老的从来不是容颜,而是那份勇敢闯荡青春的不羁。
庆幸自己还年轻,在二字开头的年龄里,在贫穷仍然可以是理直气壮的理由的时候。我可以不需要太过严肃的活着,也不需要循规蹈矩地过活,更何况我还有许多免费的“奢侈品”,健康,独立,心中永远的自由,明确而远大的目标,内心桀骜的自强,旅行四方的勇敢等等。贪婪如我,有些事,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我不能让梦想的最终归宿权仅留在心中。我不想在年老时,看着年轻人的激情而悔不当初。
自己不倒,啥时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他们说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还有三个,是“不后悔”。
2018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