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听吆喝声

      2018年5月24日,九年级进行第二次模考,我照例负责鸣犊初中。与上次一样,依然坐着公交4-15前往鸣犊初中。走的是同一条线路,看到的是同一种景象。长安饭店十字东南东北角,等着打工的人似乎比上次还要多。不同的是沿途的麦子已经黄了,等待农人来收割。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鸣犊街道依然繁华,摆摊卖米线肉夹馍的,卖凉皮的,卖水果的,卖馒头的,推着自行车卖荞面饸饹的等等。在往学校走的时候,一阵别样的吆喝声传入耳际“竹筒粽子来了,好吃得很那,快来买呀!”原来是一位中年男人蹬着三轮车在卖粽子。吆喝声是女声,声调较高,也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带有方言,但很投入,注入了一定情感,能引起人对粽子的向往。仔细琢磨,很有韵味。再听一声“苹果来了,苹果来了,便宜卖呢!”“神仙粉,冰糖神仙粉!”则是地道的关中方言。和卖粽子的吆喝声相比较,只是吆喝,没有情感,也不易引起人对所卖东西的向往。

      萧乾在散文《吆喝》中,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追忆的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幻想,让人体会到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而我今天所听到的吆喝声,同样代表了地域特色,不由得使人想起小时候村里的各种吆喝声。那时候人们赶集的时候很少,平时的吃喝用等,全靠穿大街走小巷做小买卖的在提供。这期间自然少不了各种吆喝声。不同的人,吆喝声是不一样;卖不同东西的人,吆喝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有直接喊的,有唱着喊的。那种情景会让人永生难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