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申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读完《刀锋》这本书后,一直有个解不开的谜:为什么这本书会取名为“刀锋”呢?因为我查询了“刀锋”的意思是指比较锋利,难跨越的那个地方。然而,我怎么也找不到书中代表这个深意的内容。直到搜寻了几篇读后感阅读后才弄明白:取这个书名是指书中好几个人都在救赎之道上没有跨过那个锋口。
(主人公)拉里:按照常理,拉里和伊莎贝尔走入婚姻的殿堂,那才叫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由于两人订婚后的价值观相差较大,所以两人便没有走到一起。一场战争改变了拉里的个人追求,拉里一心只想探寻人生的意义。在伊莎贝尔与拉里人生观存在很大差别的前提下,拉里选择放弃婚姻,义无反顾的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一个近二十岁的小伙子利用父亲留给他的遗留金去法国巴黎图书馆读书长达十多年,为的就是想找到人生的意义。
伊莎贝尔:天生就很喜欢物质的东西,所以当与之订婚的拉里决定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选择上班时,她却毫不犹豫的选择不跟随他去“游荡”(拉里在外的那些年他都称之为“游荡”)。她认为,跟随一个不上班的人,仅只靠拉里父亲遗留的每年三百美金的费用根本无法过上她想要的幸福生活。由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两人分道扬镳,选择分手。之后,她便选择嫁给了一个家庭条件很好的年轻小伙格雷。应该说,格雷非常爱伊莎贝尔,但伊莎贝尔与格雷结婚完全是因为钱。不过,由于格雷能为伊莎贝尔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所以婚后前些年的生活也还算幸福。只是十多年后,当再次见到“游荡”回来的拉里,加之那段时间刚好遇格雷和父亲经营的公司因战争暴发而破产,格雷身体和精神状态一直不佳,她便发现自己一直没有放下对拉里的爱。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我现在所拥有的也仅只是多年前拉里能给我所提供的经济条件——每年三百美金的收入。不难看出,此时的伊莎贝尔是有后悔的意思。也许她后悔当初没有跟随拉里去不同的国家去“游荡”,因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放弃对拉里的爱。正是由于仇敌莎贝尔一直深受着拉里,以至后来当知道拉里要与一个吸毒者索菲结婚时,她却对索菲施于计谋,让好不容易停止两个月没喝酒、吸毒的索菲因喝了一杯酒而再次走向吸毒之路。而伊莎贝尔呢,由于她舅舅是一个上流社会的人,后来死后财产都由她来继承,所以虽然格雷破产后经济收入很少,但也算实现了她的愿望,混入了上流社会的名列。对于伊莎贝尔来说,无法跨越的便是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
艾略特:艾略特是伊莎贝尔的亲舅舅。书中所写这个人物也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不知他是因为做什么工作而获得了很多钱,后来便混入了上流社会(这一直是个谜)。在法国,有钱人能进入上流社会,这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奇怪。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当他进入上流社会之后,他总是沉浸在与上流社会人士的交往中,并且他们交往的方式都是采取宴请——轮流举行宴会,邀请很多人参加。有些夸张的是:艾略特有时参加宴会的安排会把两三个星期的时间都排满掉。更让人有些不可理喻的是:在他垂垂老矣,生命十分危弱时,他竟然因一个上流社会的小姐要举办宴会没有邀请他而非常气愤,十分生气。对于艾略特来说,能天天与上流社会的那些人在一起,是他无法跨越的一道锋口。
索菲:拉里认为最纯洁,十分有爱心的一个女人。索菲因一场车祸夺去了她丈夫和孩子的生命后,便一蹶不振,从此喝酒成瘾,还当上了妓女,最后还吸毒。不过,当她与拉里相爱后,是爱情的魔力使她控制住了自己,两三个月戒掉了酒瘾和吸毒的嗜好。不幸的是,由于她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在伊莎贝尔计谋的引诱下,一次不经意的喝下一杯酒后,便让她无法控制自己,再次回到之前的喝酒和吸毒的坠落生活。最后还因不想面对拉里而割颈自杀。
不难发现,书中主要的这几个人物,都有他们无法跨越的某些东西,也因无法跨越而或多或少的失去点什么。拉里——因要追寻人生的意义而放弃与自己所爱的姑娘伊莎贝尔结婚。伊莎贝尔——因天生喜欢物质的追求,在拉里无法妥协的情况下,她选择了没有爱情基础,只是家庭条件很好的格雷结婚。艾略特——因痴迷于上流社会的交往,故到死时都为了一场宴会没有邀请他而怀恨在心,带着悲伤死去。索菲——像作者所说,由于她自身本具有一种坠性的东西,所以当遭遇丈夫和孩子死后,便陷入了坠落的生活。之后,虽在短时间内,因拉里对她的爱而戒掉坠性的那些生活习惯,但当必得的条件具备后,便无法自控,再次陷入坠性生活。
——……——……——……——……
(阅读后,如果你与我有同感,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