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小伙伴留言:
总想写点什么,坐在电脑前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篇文章;
总是想到哪写到哪,没有结构,文章都不知道歪到哪里去了;
写出来的文章,逻辑混乱,自己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这种明明有满肚子话说,却不知道怎样组合起来的感觉实在是让人崩溃。
那怎办呢?
一个超级简单的方法“套写作模板”。我就是从套用模板开始,一步步写出来得写作者。
日本著名写作大师,有20多年写作经验的山口拓朗,在《模板写作法:世界上最简单的写作课》中说:写作模板就像做菜的菜谱,按照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顺序来写。你就能快速写出一篇通俗易懂、条理清晰的文章。
也许你会问:用固定模板会不会限制作者的写作风格、写得很死板吗?
其实,模板就是修房子前先画的那张设计图,只是一个大框架。至于用什么材料填充,装修出什么样的风格全靠作者自己另外下功夫。
书中介绍了3种基础模板,你掌握好了就能轻松写出90%以上的文章。

01 无压力阅读的“列举型”
针对你要写的某个主题,分几个要点逐个写清楚。用这个模板写出来的文章,条理清晰,读起来毫无压力。

列举型也叫清单写作法,开头就表明写什么,写几点,读者更容易理解,自己的写作思路也清晰。不会支支吾吾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
列举的要点控制在2-7个,最好是3个。美国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5±2个,最容易记住3个。
要点的排列顺序按照读者重视程度,从高到低排列。
比如你写《锻炼肌肉的3个好处》,分别是:不容易变胖;提高基础代谢;保护骨关节。
这3个好处的先后顺序可以随便排列,但是绝大多数读者更关注不容易变胖,那么把它放第一个最合适。
最后总结几个要点,加上合适的金句或名人名言再次扣题。
还要遵守2个原则:
一篇文章只写一个主题,写多个会啰嗦混乱。
一个要点写完再写另一个要点,要不然写得不清不楚。
列举型模板不仅可以用于写作,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任何场合。比如:婚礼的嘉宾致辞;会议报告;商品宣传;经验总结等。
02 提升说服力的“结论优先型”
现在好看好玩的太多,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如果你啰啰嗦嗦半天都说不到重点,没有人会耐心看下去。这个时候,结论优先型模板就派上用场了。

这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递进式结构。先明确核心概念或现象;然后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最后给出具体的案例或解决方案,一步步的递进有说服力。
比如:我喜欢在家自己做饭吃,因为实惠、健康、合口味。一份回锅肉,饭店的价格38元,自己做只要18元。还能控制油盐糖的量,可以配辣椒、配咸菜、配豆腐、配包菜,完全看我想吃什么。
我喜欢自己做饭是结论;实惠、健康、合口味是理由;最后具体到回锅肉的价格、控制油盐、配什么菜,进一步说明这么做的原因。这样是不是更有说服力呢?
作者在书中还给出3个使用技巧,怎样用结论优先型模板,效果更好。
给出结论前加入具体的痛点场景或背景,让读者产生与我有关的感觉,才有兴趣往下读。
写理由要合情合理,一些比较专业的主题最好有官方数据和资料。不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理由。
具体案例中最好有自己的经历,能写出真实感。
03 打动人心的“故事型”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比起长篇大论的道理,用讲故事的方式说道理,人们爱听,记得牢。

故事型模板是写一个人的改变过程。
先写糟糕的状态,比如,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困惑、焦虑等。可以是个人问题,也可以是社会的负面现象。
然后碰到一个转机,可以是别人的一句话、看了一本书、遇到了什么事、在某个场所有所顿悟等。如果是写你的亲身经历,要思考“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你”?
经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什么。最后展望未来,要积极行动,保持良好的状态。
我以前是一个自卑的人,走路低着头勾着腰;和别人走路一直落后一步的距离,像古时候的丫鬟。认为自己嘴巴笨,不漂亮,没有哪一点比得上别人。
有一次,一个我很羡慕的同事请教我织毛衣的花样,一个下午教会她两个花样。同事夸我说:你好厉害,会好多漂亮的毛衣花样,教人又有耐心,让我很快上手。真的太感谢你了。
原来,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我不该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长处做比较。
后来,我开始变得自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不要让别人的光芒迷了眼。
使用故事型模板有3个技巧:
平淡的剧情不会让人情绪有波动。消沉到改变的落差要大;
故事原则要简单易懂,转变方法要大部分人都可以用,不要写的太离奇;
要写圆满的好的结局,能催发多巴胺,让读者的情感期待得到满足。
写在最后
《模板写作法:世界上最简单的写作课》,一本实用的写作指导书。
无压力阅读的列举型;提升信服力的结论优先型;打动人心易产生共鸣的故事型。
想开始写作不知从何下手的你,学会这3个基础模板,就会很流畅得写出通俗易懂的文章。
不要怕写得不好,先完成再完美。先用模板从写清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