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他们崇尚老庄之学,追求虚无玄学,讲求清谈,揭露批判黑暗的政治,主张遗世独立,过着“躬耕陇亩”和“醉酒”生活。七人关系密切,经常一起在竹林中肆意饮酒、高谈阔论,故号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故事,可从阮籍的《达庄论》和《大人先生传》说起。
竹林七贤的故事之一:王戎评七贤
王戎在《论阮籍饮酒》中说:“阮公邻家妇,时至饮酒,阮语其妇曰:我亦欲尔饮。妇曰:那得尔,而可!其夜,与籍共语,籍曰:酒有妙理,非尔所及。时有斗酒,常以一豚蹄焉,恰适供饮啖,并无余味。阮有老母,每会必尽,方复经酒。使其妇织席,然后会。尝往到其家,值其妇织,籍曰:吾暂欲到吾母处便还,可与妇约:就织讫,并当还。妇语曰:卿可去便来,我当要眠不办。籍去后,妇遂眠。籍便至母许,大饮而去,及归,妇犹卧织,问之不言,直至更旦。妇问:卿竟何去来?阮云:吾适友卿家饮,日许时矣。酒大乐,因留达旦尔。”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阮籍是怎样饮酒的。而王戎此时是四十岁。从十八岁到四十岁这漫长的二十多年中,阮籍是在怎样地崇奉老庄思想,又是怎样地行其道的啊!
竹林七贤的故事之二:山涛荐贤
山涛在《与嵇叔夜等绝交书》中说:“昔初入府,不谐俗轨,后入元戎,有志无才。性复多疾,不堪人间,又左右之人咸不忆之。初辞府君而山公实引之,遂相与为莫逆之友。”
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两段话可以与山涛的话互为补充。
陈留人阮瞻字千里,亦有其名。不同于王夷甫之为人,故未被时人所重。年二十余,中朝士大夫每贵其标榜自然,而惮其孤峻。左右既不见可慕,而会瞻雅重放达。每所之职,不结介所带吏卒;宾客盈坐府门者,瞻必素束其带。曰:“吾以康伯故不屈。”瞻妇亡无嗣。瞻尝忽忽不乐。有亲友为致意焉。乃语之曰:“人著述不能无利。古人贵名教者以此。今所著书将家诫而已;何必存一门籍以难干木乎!”此可见其高雅冲和的风操与人之知我之深。每当立春日就独自饮酒ERROR3天而终,这大概是文章出众所致吧。年四十余矣!史称瞻有风仪而才藻丰赡,又清虚寡欲、特别善于辩论而性情又恬淡寡欲。张孟彦说:“以才学相高。”又说:“瞻与王夷甫、乐广交往交接;夷甫谈容弘厚;委蛇曲折;瞻发言玄默;听之不测其际也。”这几位都是魏晋玄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啊!
王戎在《语胡士康》中说:“戎与嵇绍遇于路,问曰:安否?对曰:不安,遇火厄。又问:卿何故不安?绍曰:正以身膏草野,命遇灰烬耳!”王戎问得好奇:为什么膏草野、命遇灰烬?这是因为嵇绍认为自己将死啊!而山涛在《遗令》中说:“吾死之后,私家有书二千卷,琴一张、棋一桌、酒一壶;病人不得读书、弹琴、下棋、饮酒。”私家有书二千卷——这可谓富啊!又说:“六尺以上的床、五升的米囊、青白小绢单被。”这又可谓俭啊!而王戎与山涛不同:山家有车乘马什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