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英语
早上进班查看孩子们的早读情况,发现英语课的早读也开始用高科技啦。这样的屏幕,点读就可以发出语音,还可以放音乐伴奏,真是高科技!
突然就想起我自己上小学的时候,上英语课的早读来。我们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那时候,家里有录音机的都是凤毛麟角了。学校里教英语全靠老师读,有次班长把自己家的复读机带到学校里来,放录音给大家听,可惜声音太小了,在班里都没办法听见。这也就二十年的时间吧,时代发展得真快!再过二十年,那时候的教室里,又会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呢?
我们没有办法预知这群孩子们毕业以后,时代会变成什么样,只能先给他们打好基础,培养好品德。毕竟,能力和品格是不论时代怎么变化,都不会被淘汰的东西。
无规矩不成方圆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小朋友们的状态集体不对劲。难道是因为周五了,终于可以迎来美好周末了?真是想不通。
早上上课,我准备先抽查出八位小秘书,由他们再去检查其他同学背书。结果居然每组连一位能完全背完的同学都很难找出来,大多数磕磕巴巴,要么就是开头流利,到中间就断档。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教室里越来越低的气压影响,越到后几组,孩子们的状态越差。
祚熙、向前等小班干看不下去了,站起来给同学们挽回了一点尊严,但并不能改变大多数同学背书不合格的结局。
宇昕不服输,主动举手试了两次,都是在同样一个地方卡住,背不下去了。她一脸委屈:“我昨晚真的真的能背下来啦!可是今天有点紧张,然后又有点忘记了!”我顺势教他们什么叫做“过度记忆”,就是指能达到一字不错的背诵以后,再额外多背两三次。大家都看过《头脑特工队》,知道记忆和遗忘的过程,想要对付“忧忧”“乐乐”不分内容地进行大扫除,就得在家里多下苦功哦!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琢磨为什么背书不理想。这一课四个自然段,比要背诵的第一课要长,课堂上读少了是一部分原因;有一部分孩子预习的时候只关注了能展现给我看的字词和其他文字内容,并没有按照预习要求真正地去花时间读上几遍;还有一部分同学,连前天布置的“熟读第3课”的作业都没有完成。这样种种缘由加在一起,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这事儿虽然谈不上生气,但是该表明的态度还是要有的。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不合格总得有些什么措施,不然怎么赏罚分明呢?正好是周末,我免费送了孩子们“大礼包”——新作业本一本,回家一起把《燕子》抄一遍,熟悉文本以后再背诵吧!
之前我们一直用优化大师来进行背书的检查,因为有个“要背给老师听”的意识,所以孩子们总体还是能把背诵和熟读这两项口头作业落到实处的。现在在学校里没有足够的时间一一检查,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提高背书的自觉性呢?看来,我最近又得去翻翻书,找点新方法啦!
查完背书,下一节课,孩子们的状态还是有点收不回来。这节课,我们讲《江南春》,这首诗我们晨诵的时候经常读到,孩子们大概都有一种“这么简单的诗我早就会啦”的轻敌心理,不少都是表面静悄悄,心里偷偷开“小剧场”。
大屏幕上关于杜牧生平的动画和配乐的古诗朗读都抓不住孩子们的心,文涛和小楷在后面一直“叽叽叽叽”,跟两只偷偷摸摸玩耍的小耗子一样;小城拿片废纸在自己裤腿上叠着玩儿;不少孩子虽然在听,但是我领着念的时候,会有一个片刻的停顿,仿佛听到别人的声音,突然醒悟过来要跟着读一样。
这样不对啊,我放慢速度,开始准备放大招——打开放大镜,只留故事页面放大,挨个提问,要求翻译。果然,虽然刚刚才稀稀拉拉读过解释,孩子们却有一半都答不出来。连着提问了几个刚刚眼神茫然、头脑放空的孩子,再打开课件重新讲解的时候,孩子们明显学乖了,开始认真复述,认真记。他们一旦回神,课堂效率就来了。这样一句一句讲,一句一句译,很快就讲完了整首诗。
天下雨,虽然铃声还没有响,家长们已经在教室门口候着了。我讲完何为写景抒情,写今怀古,告诉孩子们记完笔记就可以去走廊上找家长了。英杰第一个收好书包冲出教室。这个速度,应该是记不完笔记的呀!我要求他打开书给我重新查验一下,果然,只记了一半,勒令他记完笔记再出门。
他嘟着嘴,一脸不情愿地坐下,打开书,开始记后半部分,心里一定在想:“真讨厌!”有时想想,自己总是以一种过来人的心态去约束小朋友们,想让他们早日明白“遵规守纪,方能造就人生”的道理。可是孩子们往往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太迟了。所以,孩子们,要早点长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