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努力”的文不少,从作者的视角看到了现今人们的各种状态。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想到自己,为什么花很多时间读书,却记不住书的内容?为什么努力地阅读专业课资料却仍觉得脑子里仅留下碎片的知识?为什么努力了,却达不到一点自己希望的效果呢?其实,努力也有着方向,方法以及坚持。
在大学里,我一直保持着原来的学习方法,即便曾经也意识到固有的学习方法已经不适合,也尝试着做一些方法的改变,但似乎不痛不痒,自己仍在原地徘徊。近段时间为了准备司法考试,常泡图书馆和课室。这一次偶然来到久闻的通宵自习室,尤为震撼。自习室里,早早的,就能看见安静复习的同学。书桌上,一摞一摞地复习书陪伴一旁。室外的空地上,凉亭中,几个女生在晨读。好听的声音,流利的口语,让人心生羡慕。当时心里面就想:真的,有些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
同样在努力着,为何结果迥异呢?
仔细思考着过往,发现自己的“努力”透着急躁和浅薄。在一定的时间里,计划着完成多样的事,浅尝辄止。自己想要获得什么也不明确,甚至对于问题的思考也并不深入,所以过去,我其实只是很努力地获取信息,长此以往,也就容易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了。
那么,要如何去改变呢?
首先,要确定努力的方向。过去,心很宽,有很多想学的,但是目标不明确,内在的动因不够强烈,导致后期会有很大的阻力。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会分清主次。就考试而言,一门学科里的考点有重点,次重点还有非重点。对于非重点是做一般了解?对于重点内容只是理解?还是反复咀嚼,深入思考?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要在哪里用功,心里要有个清楚。
其次,努力需要科学的而且适合自己的方法。我想,其实或多或少大家都有经历过带着强迫症地把书从头翻到尾,单词死记硬背,亦或者想培养跑步作为自己的爱好,但是第一天兴奋地连跑了5个圈,第二天大腿酸疼,说什么也先歇个两三天的事情。过去,我只懂埋头苦干,但是却不知无论是看书记忆还是跑步都需要符合一些规律,需要科学的方法。就拿记忆来说,大脑很神奇,它喜欢色彩,用彩色的笔划出重点,有利于记忆;大脑记忆需要重复,根据人类遗忘的规律,在适当地时间点复习有利于知识记忆的稳固等。科学的方法也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以及大脑活跃时间段存在差异。努力,并非蛮干。有人说,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然而,既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到底也是不想浪费的,何不尽力去拿到该有的效果呢?
最后,努力需要坚持。在心底,每个人都渴望变得优秀,遇见更好地自己。而优秀并不能速成,它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完成一个个挑战,跨过一道道坎,突破一个个瓶颈,到达终点。想对自己说,不要让它最终成为一个梦,坚持去努力,用努力得来的成果撑起你去看看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那里有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