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自己亲爱的三毛,她说:我笑,便如春花,定是能动人的,任他是谁!
听,多么霸道的话,可这就是三毛,她在卑微里开出一朵明艳的花,她是骄傲的,她爱自己很多。
三毛完美吗?不,甚至可以说是残缺的,可就是这样的不完美才显得她那么真实,那么让人痴迷。况且,生命本就是一本装订拙劣的书本,而我们每个人不都是一读再读吗?
我与三毛之间隔了将近半个世纪,可我并不觉得我们之间有任何代沟,我深知我喜欢她,喜欢她这本劣迹斑斑却动人心魄的故事书。
我时常在想,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像风?像尘?还是像沙?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由感,我说不清,只是深深地迷恋着,惦念着。
三毛生于乱世,东躲西藏,四处飘零,却依旧芬芳。
儿时的她不喜精致的小皮鞋,一双白色布鞋就是一整个童年。她喜欢看书,从不大的娃娃时期开始,还不识字,就对书本爱不释手,一套《三毛流浪记》被她翻到烂掉,依旧不肯撒手。似乎冥冥之中都有注定,从认定自己是三毛的那一刻起,她的流浪也就开始了。
三毛不喜欢枯燥无味的课堂,总是逃课,一个人躲在坟场的角落里看书,从日升到日落,偷取短暂的安静祥和。真正辍学以后,每天都穿得漂漂亮亮的,骑着单车去找帅哥老师学画,像个美丽的小公主。
她永远不会随波逐流,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可就没有那么潇洒了,同样是厌倦上课,却奇怪地一直努力着,挣扎着,像个不知疲倦的小丑。
后来三毛上了大学,喜欢上戏剧系大她一届的帅气才子——舒凡,暗恋许久,最后,为了不留遗憾,终于鼓起勇气走到他身边,抽出他口袋里的钢笔,在他手心写下自家电话号码,坚定而张扬,这才是刚柔并济的三毛。
那时的三毛虽未退去十九岁的青涩,却也是明艳动人的,两个人是郎有情,妾有意,一拍即合。可是这场纯洁浪漫的爱情并没有持续太久,两年之后,三毛发了疯一般想要结婚,如果不能结婚,就出国,没有第三个选择,太过坚决,不留一丝余地,最后舒凡以年轻和事业为由,拒绝了她的满腔热情。
分别的机场,两个人都哭了,可谁也没说出一句挽留彼此的话,倒是三毛的父母,哀求无果,望着女儿慢慢消失的背影,哭断了肠。
刚开始我不明白,为何三毛会如此固执,如此自私,丢下为之牵挂的父母和深爱的恋人,独自转身,融入远方。后来我想,当时的她一定也很疼,一个人的旅程总归是孤独的,不过,得不到想要的安定,倒不如去追寻梦想,而且她的骄傲不允许她回头。
遗憾总归是有,可如果没有这次撕心裂肺的结束,又怎会有后来的万水千山?怎会有那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浪子三毛?她这一生注定要流浪。
从撒哈拉到海岛,三毛在我们心上卷过一阵风沙,霸道,不容分说。
初中时,她在地理杂志上看到过深远辽阔的撒哈拉,只一眼,便沉沦,她说那是她的“梦中情人”。可她只知道他帅气的面庞,却不知他内心深处的孤寂,那种让人无能为力的绝望,如果没有荷西,那个三毛深爱的大胡子,想必她定会消亡于此,或是逃离。
因为荷西,三毛在大漠里有了一个家,也就有了留下来的理由,从此每一粒沙都有了可爱的模样。
那时三毛笔下的撒哈拉,外表贫瘠荒芜,但是内里却丰富多彩,充满了未知的神秘。跟着好奇心极强的她一起探索,总觉得赚翻了,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秘事总是被她偷偷地看进眼里,然后讲给我们听。坐在脏水里用石头搓澡的女人,蹲在海边用管子冲肠的女人,十岁结婚的女孩儿,哑奴……一幕一幕,我虽未亲眼见过,却恍若身临其境。
不过,开始时,当三毛刚刚从繁华走向荒蛮,当寂寞成慌,她定是很绝望,她会莫名流泪,每次荷西要离开家去上班,她都会紧紧抱住不敢撒手,可最终又不得不妥协。看到她委屈惊慌的模样,多想给她一个拥抱,赶走她的无助。
而且沙漠里的人隔世太久,鲜少能够接触文明,所以没那么懂礼貌,他们偷三毛的木板,偷她的淡水,向她伸手要东西,穿她的高跟鞋,被发现后依旧理直气壮。
印象最深的是,邻居家山羊到她的玻璃屋顶上行走,结果啪叽一声掉下来,与荷西撞个正着,他去找邻居理论,结果找不到人,荷西实在是气不过,就把它绑在了柱子上,三毛出来时却发现山羊不但不悲伤,反倒是一脸得意,再一看不得了,自己精心呵护的盆栽被吃了个精光。三毛气极,冲上去给了山羊几个大耳光,然后咬着浴巾,呜呜哭了起来。看到这虽然我也替她委屈,可却不厚道地笑出了声。
其实,每次看三毛被邻居气的跳脚,我都想冲进去把那些个占便宜的讨厌鬼教育一番,不过大多数时候她都是噗呲一声笑出来,也是那一刻,我忽然就释然了。
三毛不会拿那些我们早已熟知的人情世故去套路撒哈拉威人,他们或许很无知,很小气,甚至很野蛮,可他们没有太多虚伪的面具,心里纯洁地像张白纸,即使身处漫天黄沙之中,也是一尘不染。
“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的近乎优雅起来。”
多庆幸,他们是三毛笔下的撒哈拉威人,她用她善良的心去感受,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美好和感动。
每次读她的书,都好似看到三毛活生生的站在对面,手舞足蹈地给自己讲故事。讲故事时,她也不老实,总是会于不知不觉中,把我们的心高高提起来,然后再重重放下,我们全程紧张,她却好似开了一场玩笑,哭过笑过之后,仍是豁达和洒脱。
身边好多人都说他们最喜欢的书就是《撒哈拉的故事》,因为那时的三毛虽然被寂寞包裹,心却依旧鲜活,所以她的每一个文字尚且充满活力,她总是胡言乱语,天马行空,把荷西耍的团团转。荷西不认识中国的粉丝,三毛就告诉他,那是山上的雨结成的冰,被农夫捆扎在一起,背到山下卖。她把用来包饭的紫菜说成是复写纸,吓得许久荷西不敢动嘴。
他们一起度过太多欢乐的时光,就算是吵架,也会用开怀大笑来结尾。
后来,随着她的挚爱——荷西潜入水中,失去温度,她的心也一并沉入海底,冰凉,残缺,令人心碎。
那一年,三毛那从不远行的父母突然决定去欧洲,第一站便是到她家,结果也是那一年,荷西离开了,三毛亲自用手去挖他的坟,一下一下,麻木到忘记了疼痛,她说:“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多亏父母在,不然三毛也许就会随之离开吧。唉,该是怎样的刻苦铭心,才会让她在以后的日子里连微笑的力气都没有了。
是不是没了荷西以后,她的人生意义也就变成了一个句点?
老舍说过:“死是最简单容易的事,活着已经是在地狱里。”
后来的万水千山,我不知道三毛花费了多少力气走遍,反正我是闷着一口气读完的,读到最后深深吐了一口气,却觉得怅然若失。从始至终,她都很少提起她的孤独,可那无形的悲伤却始终萦绕在我心头,像是模糊的影子,任我如何努力,都挥之不去。
记得三毛曾对姐姐说:“我活一世比你活十世还多!”是啊,她这一生虽短暂却塞满了故事,该经历的差不多都经历过了,从生老到病死,一幕一幕,她都亲身参与,也曾撕心裂肺地哭,也曾肆无忌惮地笑,最终归于疲惫。
我是大一那年才遇见的三毛,时间不长,却好似认识了一辈子。我读过她的童年,读过她的爱情,读过她的善良,读过她的万水千山,读过她短暂一生中所有的悲欢。
可我读到最后并不快乐,三毛好似挑好了日子一般,走得那么决绝,把所有留恋一并带进泥土,任这个世界无声哀求,也不多停留一秒。可说到底,谁又忍心留她在这荒凉的尘世间,饱受愈发沉重刻骨的寂寞之苦呢?也罢,也罢,走了也好,也许来生她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可如果有来生,就不要再做三毛了!如果有来生,不要再做三毛了
如果有来生,希望你等等我,等我长大,等我读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