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娟子家出来,连续上三截短而陡的坡,我们到了英儿家门口。朱红的铁大门紧闭着,院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很像没人的样子。心里虽有点担心,手上却不死心,轻轻地敲了两下大门,又喊了一声:“有人吗?”
没等到回应,我以为不是这一家,看到上面还有一户人家,院子里透出光来,就跑上去询问。屋里一个女人走了出来,我问:“请问这是英儿家吗?”
女人一边向我走来,一边用手指着下面那所房子,友好地回应:“就是下面那一户,家里应该有人啊。”这时,刚刚敲门的那一户里才走出英儿的奶奶,一个精神不错的六十多岁的老人,我上次见过的。
告别了指路的女人,我跑下小坡,随老人进了院子。
这个院子跟娟子家的院子面积差不多,所不同的是院子西头靠南墙有一条斜斜的台阶,台阶上是一个比较宽敞的阳台。我生平最喜欢登高,尤其酷爱阳台。在争得主人同意以后,我飞奔着跳上台阶,上了阳台,完全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阳台上,我的视线瞬间开阔起来,北面的山,南面的房,西南角远处的学校都尽收眼底。我转了一圈,视线又落到阳台花墙上,那儿摆着几盆开花的仙人掌。金灿灿的仙人掌花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说,我不仅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利刺,还有娇媚可人的花朵。我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
这时,我已经听到老人那连珠炮似的说话声了,她刚才把张老师让进屋子,已经同她谈起什么话题来了。听那语速和腔调,似乎非常激动。我赶忙下了台阶,进屋去了。
屋子里很凌乱,床上的被子没叠,地上的几张椅子随意放着,笤帚也躺在地上。见我进去,老人请我坐在床上。她也坐在床上。张老师与我们面对面,坐在屋子中央。
我问她们刚刚聊的什么话题。老人沙哑而连珠炮似的声音马上一连串地说起来。我耐心听着,原来她在说自己几个女儿的事。尤其在说她的三女儿,也就是我的学生英儿的母亲。她说了女儿的坎坷经历,说为了生第二个孩子,差点丢了命。说起生这个孩子的事情,老人很是后悔,她说当年是她一直劝女儿生这个孩子的。她说着说着,便声泪俱下了。但是,她抹一把鼻涕,接着说。又说三女儿自从生了孩子以后身体状况如何糟糕,说自己的女婿如何好,还说另外两个女儿的情况,说自己从前的经历,说自己一辈子一直是给女儿看孩子,生活境况很糟糕。
老人的话很多,说得也很生动,说到动情处除了表情悲伤,涕泪纵横,而且还辅以手势甚至逼真的表演。我们听得也很专注,心情也随着老人的讲述而起起伏伏。
说起孙女儿英儿的情况,老人也是一阵唉声叹气,说这孩子小时候没少受苦,就是现在的生活也跟别的同龄孩子没法比。但是,让她感到骄傲的是,英儿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从小到大,英儿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得过的奖状荣誉无数。老人也说到英儿以后上大学的打算,说得攒一点钱。我们借着英儿的优秀表现,开导老人说,虽然您经历了那么多坎坷,但所幸都没有太糟糕的结局,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听到这些话,老人摸一把眼睛,笑了。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个历经坎坷的老人很像那株开花的仙人掌,她的生命是坚韧的,她辛辛苦苦操持着这个家,她又是美丽的。她在外人面前表现出的那种无拘无束洒脱自然的状态,突然让我产生了深深的钦佩。我知道,在农村其实有很多这样家境贫寒却坚韧不拔的老人,她们不为人知,但是为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她们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后来,我们听到小女孩儿的哭声,是隔壁屋子老人的小孙女儿醒了,我们一起跟过去,见到了哇哇大哭的小女孩儿,十分可爱。同时,我们看到墙壁上满满的一墙奖状。各种各样的,成绩类、书法、演讲比赛、班干部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如果不来英儿家,真不知道她以前有这么辉煌的历史。我们不住地向老人赞叹着她的孙女儿,她也感到很开心。
因为老人要看孙女儿,我们只好告辞了。回去的路上,我心里想,这个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英儿的未来也一定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