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

爷爷今年88岁,生于1937年,刚好赶上战争年代,丁丑年,属牛。我家祖上是地主,前清还出过好几个秀才,爷爷的祖父是国民党的团长。但是到了曾祖父手上就开始没落了,所以爷爷小时候经常给他大伯放牛,管一顿饭。

爷爷是长子,勉强读了几年私塾,9岁就辍学帮家里干活了。解放那年,爷爷13岁,已经是庄稼老把式了。曾祖父年轻时候是个少爷,吃不得苦,刚好把重新分到的田地,交到了年幼的长子肩上。如果农民也有工龄的话,那今年是爷爷正式工作的第80周年。

我长到7岁,父母就把我交付给爷爷,外出打工了。我是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的,在他的人生里体会人情冷暖,岁月变迁。

爷爷是1956年结婚的,那年他19岁,奶奶14岁。那个年代流行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讲究根红苗正,所以爷爷和奶奶两个地主家的子弟自然是门当户对。奶奶七岁没了娘,外曾祖父还有2个小老婆,带着一床被褥当嫁妆,还在懵懂的年纪就过来了。

1958年,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搞起了人民公社。凭借着读过几年书,能写字算账,爷爷这个地主家的孩子居然当上了保管员,后来又转任会计,因为搞生产是一把好手,最后又当上了生产队长,就这么一干几十年。

今天我们回头看过去,84年前的人民公社、生产队时期人们普遍吃不饱似乎不敢想象,59年到61年三年困难时期每个村都饿死人更加难以置信。但是让生活在49年前的人展望未来,家家户户能够分到田地,人人平等更是想都不敢想。时至今日,风吹过了我们那一页,2024年的今天,我们再也不用为了生计而发愁了,但是爷爷自然不知疲倦的劳作着。对他而言,这是他的价值,也是他的热爱。

人生苦吗?或许很多人觉得是的。如果按照世俗的标准去定义,爷爷这一辈子无疑是苦难的一生。但我觉得他是知足的,快乐的,比他年长的,比他年轻的,一个个都去见马克思了,爷爷依然悠然过着他的忙碌而充实的生活。

我常常觉得,生命就是一盏灯,油尽灯枯,就是生命到了尽头的时候。但更多时候,油还未尽,灯却暗了。这时候如果有人照看着,拨弄一下灯芯它又能亮起来,陪伴的意义就在于此。我一直以为的幸福的三大要素,有事做,有希望,有爱的人。

这次休假,我在家足足待了五天,儿时听起来就烦的唠叨此时竟那么悦耳,我多希望他们能多说一些,多过一年。

奶奶依然和她接触到的一切对话,从见面开始就不停的指挥爷爷,随即教育起她那些不听话的鸡鸭。神出鬼没的猫咪逮着饭点又回了家,免不了要招她一顿痛骂,然后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饭菜,一边数落着一边投喂。

爷爷耳朵早就听不见了,自顾自的吃着自己的饭,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我,他似乎想把他所爱的一切都刻在心里。叔叔的小儿子不到一岁,爷爷想抱却一直未能如愿,看到我抱着没有哭,眼里有欣慰,有失落,或许他看不到他的小孙子长大成人了。

时光总是不禁用,明天我又要回长沙了。恰在此时天终于晴朗了起来,爷爷也得以下地侍弄他的庄稼。上面这块小的四分,下面这块大的九分五厘,拢共不到一亩半的土地被爷爷利用到了极致。犹记得去年这片土地种的是玉米,秋天这块小的就种上了蔬菜,到了冬天下面这块大的又种上了油菜。

这是不同时期种的,爷爷开心的给我介绍。上面那块地种的都是豆子,过年给我们打豆腐吃,下面这块地是收了油菜之后补种的,这边是花生,到时候洗了一家拿一点,那边也是豆子,反正自己要吃。这时我蓦然发现,中间空的那片土地上,还种了一排西瓜,"爷爷,现在才长出来那不得两个月后才吃的到”。爷爷说能赶上文科文强暑假,说着又继续给他旁边那块菜地除草了。

从长沙回家的时候,我以为我是来陪伴,是给予,是奉献,但此刻我蓦然发觉,我始终沐浴在爷爷的光辉下。那满地的庄稼,是生生不息的希望,是这一夏天的期待,是一个老人最朴实的爱。

爷爷仿佛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事,他一生要强,绝不肯成为别人的负累。干完活,又哼着他那不知名的小调悠然回家了。

我们终将老去,也终将离开这个世界。欢喜和失落总是在人生中不断上演,一辈子很长,怀念它却只需一个瞬间。我们都会在平凡的生活里去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世界我来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谨以此文纪念爷爷去世五十周年 流光飞舞,世界千变万化,花开转瞬即谢,流星稍纵即逝。很多美好的东西也只绽...
    朔北雄城阅读 3,385评论 0 0
  • 儿子出生后不久的一天夜里,我正在市三高家属院母亲的家里。“呯、呯、呯”,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叩门,拉开门一看,面前站...
    秋山秋水阅读 3,365评论 0 7
  • 文 / 俞秀 2008年夏天,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8岁。 爷爷长眠的地方,就在离老屋不远处斜对面的山岗下。...
    摆摆爱吃肉yuxiu阅读 5,623评论 13 9
  • 爷爷是穿着他早就准备了很多年的“装老衣”走的。 老家是山区,一直以来都是穷乡僻壤,似乎山里所有人,祖宗十八代都没出...
    小狐三问阅读 5,227评论 13 21
  • 1992年的寒假,我还是一名在西安读书的大学生。一天下午天气晴和,祖父与我在家中砖窑前的空地上闲聊,说到了他的父母...
    吉世栋阅读 3,064评论 0 22